|
11月7日至10日,第七届高校大学生海洋与化学科技实践论坛在汕头大学桑浦山校区举办。此次论坛由教育部海洋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汕头大学承办,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20所高校的师生代表共130余人参加,规模为历届之最。 本届论坛以“保护蔚蓝海洋,开启奇妙化学”为主题,安排了专家特邀讲座、学生口头报告、主题墙报展示以及参观考察等环节,旨在搭建高校师生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海洋与化学领域的实践发展,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共同为资源与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汕头大学副校长刘文华教授向与会师生致以诚挚欢迎,并介绍了汕头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汕头大学理学院院长章跃陵教授重点介绍了海洋与生命学科的发展情况、科研教学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成效。 特邀报告环节,刘文华作了题为“中国东南沿海中华白海豚种群及其饵料鱼”的学术报告,中国海洋大学庄光超教授分享了“西北太平洋甲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新研究成果。两场报告内容丰富,为论坛拉开了精彩的序幕。 本次论坛共遴选出27个口头报告和26个主题墙报。这些成果展示了海洋与化学类专业本科生在海洋化学、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科研探索与实践。由各校参会教师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学生完成的口头报告和墙报进行了提问和评定。中国海洋大学庄光超教授、李铁教授,厦门大学周宽波教授,大连海事大学丁光辉教授,大连海洋大学谭成玉教授等为优秀口头报告和优秀墙报获得者颁发奖状。 在本次评定中,汕大学子表现优异,共获得口头报告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海报奖2项,展现了学校在该领域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科研实力。 图文:理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