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 2008年5月5日于汕大 (摄影丨曾建平) 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发现了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统计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数学研究的新方向。他在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对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是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获颁国内外二十余所知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还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富兰克林奖章、昂萨格奖、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求是终身成就奖等众多荣誉。 杨振宁先生 1995年8月5日至9日于汕大 (摄影丨曾建平) 杨振宁先生 2008年5月5日于汕大 (摄影丨曾建平) 杨振宁先生毕生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后又向中央领导同志提议恢复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他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为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影响。回到清华之后,他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为清华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生与汕大之缘— 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其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态度,在物理学多个领域留下不朽印记,学术成就光耀寰宇。先生毕生心系家国,与中国高等教育渊源深厚,对祖国科教事业一片赤诚。先生生前多次莅临汕头大学指导后学,提携后进。1995年,先生受邀莅校出席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受聘担任汕头大学名誉教授。2008年,先生莅校为师生作精彩演讲,并寄语:“汕大建校百年之际定能在中国高校中占重要地位”。2019年,先生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了学校承办的第十三届亚洲科学夏令营。 1995年8月5日至9日,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汕大召开,卢钟鹤副省长(右)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颁发汕大名誉教授聘书(摄影丨谢琳) 聘任仪式合影 1995年8月5日至9日于汕大 (摄影丨曾建平) 杨振宁先生 1995年8月5日至9日于汕大 (摄影丨谢琳) 杨振宁先生 1995年8月5日至9日于汕头 (摄影丨曾建平) 杨振宁、翁帆伉俪重返汕大 (摄影丨曾建平) 杨振宁先生与教师代表亲切座谈并合影留念(摄影丨曾建平) 2008年5月5日,杨振宁先生在大礼堂以“1957年宇称不守恒在物理界所引起的震荡”为题,为汕大师生作了精彩演讲 (摄影丨曾建平) 2019年7月29日,第十三届亚洲科学夏令营开营。杨振宁先生在开幕式上寄语营员们:我相信参与第十三届亚洲科学夏令营将会给你们带来无限乐趣,并且使你们受益匪浅。你们将在这里见到来自亚洲各个地区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聆听世界一流科学家的精彩演讲。这段经历将会对你们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希望你们能够放松心态,享受这个过程!(摄影丨刘铭勤)
先生虽逝 谆谆教诲与殷殷期望 言犹在耳
我们沉痛悼念 并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先生千古!
图文转载自“汕头大学”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