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豪雨: 胸怀高远志,脚踏坚实地
Wed Oct 01 10:33:34 CST 2025
校友简介>>>
林豪雨,汕头大学医学院2001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2006年汕头大学奖章获得者。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学科带头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从事甲乳外科工作多年,主持/参与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李嘉诚基金会交叉学科研究重点项目等十余项科研基金,发表SCI论文30余篇,总IF>150分。担任“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20余个SCI期刊独立审稿人,获得2018、2019年度Publons Peer Review Awords(全球前1%)。获第四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汕头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3年汕头市“五一劳动奖章”,医院“十佳科研标兵”“十佳青年医生”。教学上曾获得第七届全国医(药)学院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汕大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第1名,全英教学比赛第3名,被评为汕头大学教书育人优秀代表,汕大医学院优秀教学奖第一名。连续两年在广东省“益苗计划”专项赛获省级“示范项目”和“公益创投奖”,作品获国家癌症中心第一届全国乳腺健康科普大赛全国第一名。
根植汕大土壤,不断完善自我
提到在汕大的学习生活经历,林豪雨对此心怀感恩。他认为,汕大是一所极具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在校期间,林豪雨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与科研比赛,而毕业后,他又作为随队医生积极参与汕头大学海洋划艇队、汕头大学高级户外拓展活动之“林海星雪——四姑娘山穿越”等公益项目,同时多次参加医院、医学院组织的各级义医义诊活动。
“我深受汕大土壤的滋润,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这么多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塑造自我,成为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在汕大就读研究生期间,林豪雨参与学校境外交流学习项目,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段境外学习经历,不仅让林豪雨更深入学习了解到国际医疗体系、拥有与当地优秀医院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从中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医生和教师,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汕头大学这片充满智慧与爱心的土壤上,我汲取了知识,也学会了以医者之心,艺术之手,同理之爱,去触摸生命的脉动。我始终铭记李嘉城先生‘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的教诲,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仁心仁术,这是我们作为医生的根本。我将这份教诲,如同母校对我们‘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希冀,镌刻于心,传递给我的学生们。我期望他们,如同初升的朝阳,怀揣着梦想与志向,用知识武装自己,以恒心和毅力,勇敢地追求卓越,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探索疾病根源,创新乳腺医疗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浸润和远处转移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具有相似疾病阶段的患者中,由于不同的基因背景,患者可能遭遇大相径庭的疾病发展。因此,多年来林豪雨深耕乳腺癌防治,攻坚克难,希望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作为科室负责人,林豪雨领导团队在提升手术效率和患者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和日间手术模式,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提高了床位使用效率。这些措施使得科室在近三年内的平均住院日降至2.8天,成为全院乃至全省的佼佼者。
林豪雨还积极推动区域医疗合作,成立了汕大乳腺MDT及研究互助协作联盟,并参与创建汕头市乳腺癌专病专家联盟。他通过这些平台组织学术研讨会,编撰规范化诊疗指导手册,并在基层进行巡讲,旨在提高乳腺癌的早筛早诊水平,加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同质化诊治能力,为乳腺癌防治建立了长效机制,对区域医疗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林豪雨提到,这些年工作中最大的感触是,只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成就。工作伊始,林豪雨就以学科建设为高度,以服务一方百姓为情怀,把工作当作事业。“法乎其上,方能取乎其中”。因此,在工作期间,他都在做基于交叉协作的教学研究型学科建设探索与思考,希望通过找准交叉合作的生态位,夯实科研教学的优势点,创新健康科普的新形式,推进内涵与外延并举的立体发展模式。同时,他还希望能够在多点开花的发展中充分挖掘医护才能潜质,为病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升受众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素养。

倡导学科交叉,推动进步创新
为了宣传健康理念,林豪雨尝试通过现代人喜爱的短视频方式进行医学科普。为了改善医学科普枯燥乏味的情况,他发挥交叉学科的合作优势,牵头成立汕大医学院和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合作项目“原来‘乳’此”医学科普团队,由医生团队负责科普内容,传媒团队负责传播形式,以制作有趣、有用、有料和有范的医学科普短视频为目的,积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医学科普交叉学科合作。短视频传播效果反响良好,累计播放量超200万。
不仅如此,项目团队还在持续探索创新,尝试结合乡村振兴、党建等内容,不断开拓出新的发展赛道。目前,“原来‘乳’此”团队已获得了包括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优秀奖,广东省科技厅科普研究专项课题等多项荣誉。作为科普迭代项目“柠檬医生”更是连续两年在广东省“益苗计划”专项赛获省级“示范项目”和“公益创投奖”,并在2024年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中斩获全国银奖。
林豪雨认为,学科交叉的目的是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切换各个学科的视角来解决同一问题,提高解决方案应用性。而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将其提升到科研的高度。在带领学生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他注重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钻研学习中获得成长。他常常告诉学生,失败是一种常态,“想要成功,首先得耐得住寂寞”。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打牢基础,在探索中端正心态、守正创新。

践行教学改革,传承先锋理念
开放包容,勇于尝试一直是植根于汕大教学体系的优良基因。如今,林豪雨作为老师,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对教书育人也有自己的一点理解:从老师灌输知识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他从自身学习经历出发,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授医学英语。“故事内容包含案例、冲突、还有反转。医学英语很枯燥,我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单词变得有趣些。”林豪雨说道。
与此同时,“叙事医学”也将医学人文带入另一个维度。与人们印象中科学、规范、客观、冷静的“医言医语”不同,叙事医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医学与文学融合,通过文学叙事手段来丰富医学认知生命、病痛和死亡的意义,“寓情于言,怀情倾听,用情诊治”,从而使得医学真正成为“融入情感的科学”。林豪雨介绍,“对于医患沟通而言,情感的互动十分必要,医生有情才有温度,有温度才能温暖患者的心灵。”
“发现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林豪雨说,选择一个行业,想要做得好,就只能躬身入局,尽早学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中工作,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保持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在不断的尝试和提升中接纳自己,保持好奇心,去发现生活的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