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附二院李吉林主任团队参与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和《柳叶刀》杂志同步发表
Thu Apr 17 16:10:57 CST 2025
 

当地时间2025年3月30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学术会议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公布了一项备受瞩目的研究成果——FLAVOUR Ⅱ研究。该研究聚焦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对比了基于血管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Angio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PCI的临床结果,旨在进一步探索AngioFFR(即QFR技术)在指导PCI决策及优化中的价值。该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在国际顶刊《柳叶刀》(5年IF 106.9)同步发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附二院)心血管内科李吉林主任团队(秘书谢斌医生)参与了该研究。在该研究中,附二院虽然参与时间最晚,但入组患者最终位列第6位(全国22家中心参与),为该研究的最终顺利实施作出巨大贡献。

FLAVOUR Ⅱ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872例血管造影目测狭窄程度≥50%的患者(附二院入组110例,占比5.88%),随机分为IVUS组和AngioFFR组。

在1年的随访期间,73.9%的患者接受了AngioFFR指导的PCI,83.1%患者接受IVUS指导的PCI;随访结果显示,AngioFFR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的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不劣于IVUS组(6.3%vs.6.0%),非劣效P值=0.022。两组在主要复合终点的每个组成部分(即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中和所有患者亚组(如≥65岁患者以及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等亚组患者)中,也获得类似的临床结果。

此外,FLAVOUR Ⅱ研究中,AngioFFR组的支架植入比例较IVUS组减少了约10%,支架长度和数量上,AngioFFR组也显著低于IVUS组。在手术优化方面,虽然AngioFFR组的优化率显著高于IVUS指导组,结果受优化标准定义的影响较大。安全性方面,AngioFFR组和IVUS组之间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表明两种PCI指导策略在安全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FLAVOURⅡ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非复杂冠心病患者中,基于血管造影的FFR指导的PCI策略在临床结局上不劣于IVUS指导的PCI策略,且具有减少支架植入的优势。这一发现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无创的PCI决策和优化工具,也为未来心血管介入治疗指南的更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在FLAVOUR Ⅱ研究的基础上,团队继续开展了FLAVOUR Ⅲ研究,目前已经纳入了将近400例病人,李吉林主任继续参与了该项研究。在之前的FLAVOUR和FLAVOUR Ⅱ研究中,研究团队评估了AngioFFR和IVUS在PCI指导中的效果。FLAVOUR Ⅲ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AngioFFR和IVUS联合使用的可能性,FLAVOUR Ⅲ研究旨在回答是否联合使用这两种技术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愈后。

FLAVOUR Ⅱ研究的成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期待FLAVOUR Ⅲ研究能够带来更多突破性的成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文字:附二院心血管内科

通讯员:张晓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