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悠然乐道诗情入书---杨德鹏及其书法
Mon Oct 26 16:23:42 CST 2015

文学院 张惠民教授

我和杨德鹏君相识相交已有三十年了,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同事,且有桑梓之谊,而今又成道友,其缘也可谓深且久矣,这大约是因于对书法的同好。德鹏1984年入读汕头大学中文系,记得有一次他到我家作客,临走讨了我写的一对楷书——“放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由此,我知道他是个喜欢古典文学和书法的人。之后,他总是有作品在学校里展出,还多次主办中文系书画展。毕业之后,留在校长办公室工作,和我成了大学同事,同在桑浦山这片幽静的天地耕作。

后来,德鹏捨去行政事务,走上大学讲台,人生之旅开启了一扇悠然乐道之门,从此,在桑浦山这片蓝天下开辟他的“翰墨游心”之境而乐此不疲。德鹏耿直率真,既淡泊宁静,又放逸浪漫,喜爱诗酒音乐的情趣,便自然地得到了释放,多年积蓄的诗情也在山水烟云之间找到契合点。时或邀朋约友披云入山,喝酒品茗看月听泉,桑浦山和家乡的山水在他心中便流出了诗句,又自然地流注于他笔下的书法。我们一起到家乡南坑水库,他便有“无边风物皆诗酒,只到南坑作醉人”的诗句。他已经成了一个举杯谈笑人间事、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人了。

德鹏的书法既全面又专攻草书,其他书体都是草书的基础和营养。他取法经典,唐的楷书、晋的行书,打了多年基础之后,自然过渡到草书。但如果只有楷书、行书和草法,草书难以从心。后来他一直坚持临摹孙过庭的《书谱》,并切入魏碑,临张迁碑、张黑女碑,之后又临习汉隶,钟情于野鹤闲鸥风格的石门颂,再上溯秦篆并继续追寻汉字之源——甲骨文。还广涉历代草书中有益于自己风格形成的宋代赵佶的《千字文》,黄庭坚的《廉颇与蔺相如列传》,唐的张旭,明的祝枝山、王铎,甚至现代的林散之、于右任等名家。但他把工力主要放在最契合自己审美情趣的怀素《大草千字文》、《自叙帖》上。他既入古化古,也不拒今人之变,入古求经,广博兼收,不离根本,终成今日颇具功力又有创新的艺术风格。

草书最具情性美,刘熙载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艺概》)。而至高的性情便是诗性,即书家对人生经历的各种体验,对于天地万物景象的观感,对书写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草书把情性传达出来,“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张怀瓘《书议》)。刘熙载又云:“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艺概》)草书的自然特质决定其在创作时,书家必须性情多于法度,作品才有可能表现出草书特有的形神气韵之美。

古人云,诗为心声,书为心画。如何将个人的情性和爱好融入草书,真正地表现出诗如其人,字如其人,达到诗书人三者相契合的原创作品,这是当代书法人都在苦苦追寻的境界。古往今来,各类书体风格多样,变化纷繁,令人目眩,但都各具美感。如何不为世俗所左右,找到自己的情性契合点,坚持自己的审美取向,摒弃当代草书容易出现的狂乱粗野、妖媚卑俗、作态装饰的弊病,德鹏总是在不断自我否定中耐心追寻。最近几年,他终于将书法之魂——诗情,引入草书,我心写我草,追求风神骨气,简净淡雅,质朴无华,放逸浪漫而独具格局和气度。如果没有敬畏古人崇拜经典,没有选择适合自己情性的书体,没有选定一家为宗师,没有几十年的静心修养和磨炼,如果没有贤师的带路指点,没有与当今同道的交流,没有诗酒音乐山水的熏陶,没有对书法理论的领悟与研究,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境界。

 

在德鹏的草书中,还可见他深刻领悟古人的“云集水散,风回电驰”(南朝梁武帝萧衍《草书状》)的妙理,而时具“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岩谷相倾于峻险,山水各务于高深,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张怀瓘《书议》)的境界。他的作品在章法上开合自然,气脉通畅,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有争让、迎送、呼应、抑扬之态。用笔果敢,简净利索,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有如惊蛇失道,渌水徘徊。线条粗细随理,沉着痛快,盘迂跳荡,飞走流注,灵动飘逸。用墨浓淡搭配,变化自然,虚实相生,韵致可品。作品整体骨格高雅,意气飞扬,放而不乱,逸而不野,浪漫成趣。这得益于他诗情入草、酒神入草,将草书演绎得淋漓尽致、风生水起。

当然,德鹏的书法艺术尚应追求更高的境界,他还在继续前行,我也盼望今后能见到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好作品。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