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会议在汕大召开
Wed Nov 20 23:52:22 CST 2013

 

第二届区域基督宗教研究与中国文明社会发展系列学术会议之“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于11月9日至10在汕头大学举行。会议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23个学术机构的30多位学者前来参会,就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前沿问题展开了讨论。

 

开幕礼由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凌瀚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卓新平研究员,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卢龙光教授先后致辞,介绍了系列会议的缘起和宗旨。

 

重识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在题为“重新认识基督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的演讲中指出,基督教在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应发挥沟通、理解,民族和谐合作,国家和平共处的积极作用。随即,北京大学孙尚扬教授以“从《口铎日抄》看明末福建天主教徒的宗教委身”为题发表演讲,阐述了全球化开端时期,天主教与中国文化交融的历史。

 

第二场讨论以“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互动中的角色”为主题展开。华中师范大学刘家峰教授发表论文“返美传教士的中国观察(1949-1969):以贝士德为例”,以个案例证阐述美国在华传教士回国后仍关心中国基督教发展,推动中外关系发展的情况。复旦大学朱潇潇博士就20世纪美国在华传教士的文本进行寻踪与对读。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吴宁博士则以“美南浸信会海外华人传教网络”为题,对本场主题给予回应。

 

随后,第三场讨论围绕“新中国基督教神学”问题展开,国家宗教事务局雷春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唐晓峰研究员分别以“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回顾与思考”,“丁光训‘三自观’再诠”为题,反思现当代中国基督教神学建设的得与失。

 

西学传入、经典翻译及跨文化交流

 

9日下午,与会者分别围绕“天主教入华与西学的传入”、“经典的研究、翻译与吸纳”、“对话、认同与跨文化交流”三个主题展开讨论。浙江大学戚印平教授“再论利玛窦的易服以及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生动重现了利玛窦传教过程中采用儒生装束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复旦大学董少新研究员则以艾儒略《性学觕述》为中心,介绍明末亚里士多德灵魂学说的传入状况。香港大学李纪教授以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文献为根据,介绍了19世纪天主教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历程。

 

在“经典的研究、翻译与吸纳”这一主题的讨论中,河南大学的梁工教授以《圣经文学研究》的创办为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代汉语《圣经》研究的进展。西北师范大学姜宗强教授以“李荣芳对《耶利米哀歌》的翻译——兼论中西文化交流”为题,阐释中国学者如何凭借经典翻译推动中西文化深层次的交流。汕头大学邓小琴教授则着重介绍“《圣经》汉译的方言学价值”,她以粤方言《圣经》的翻译为个案,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阐述方言《圣经》对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起到的重要作用。
 

 

9日的最后一场讨论围绕“对话、认同与跨文化交流”主题展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彪博士的“宗教心理学的文化视角:以《平安心理学》为例”,同济大学刘骞教授的“中国对宗教认同与公民身份关系的认识及其逻辑”,中央民族大学区建铭教授的“基督教儒家或儒家基督教的可行性”,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沈朝立博士的“从对话到合一 ——孔加尔(Yves Congar)思想研究”,四篇论文分别运用宗教心理学、宗教法学、宗教哲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就跨文化问题展开理论探讨。

 

“地方”与“全局”,整体俯瞰与区域视角

 

10日的研讨以三个精彩的专题演讲拉开帷幕。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在题为“历史记忆与族群构建:以古代以色列为个案”的演讲中,借鉴叙事史学、叙事神学的理念来反思实证主义的局限及其超越的可能。中国人民大学黄剑波教授对于“地方基督教”的研究意义及其问题与局限做出了建设性的思考。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曹南来教授以温州商人基督教为例,透视当代中国社会城乡与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宏观过程。

 

紧接的讨论以“地方基督宗教的考察与比较”为主题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段琦研究员以汕头和南阳调研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发展原因做了探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传辉研究员则以昆明、南阳调研为基础,对基督徒改信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湖北大学康志杰教授探讨了天主教进入广东乡村社会后,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及乡村天主教的若干特点。山东大学胡卫清教授以英国长老会在汕头和五经富的发展为个案,进行了客家地区的传教叙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陈汉初研究员从宗教音乐这一独特视角,以《潮音神诗》为例展示其对潮汕基督教地方化过程的研究。华侨大学张晶盈、陈景熙两位博士选取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国家新加坡为研究对象,探析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的现状与趋势。最后,广州大学蔡香玉博士以传教士斐姑娘留下的三部通俗读物为线索,试图还原斐姑娘对潮汕民俗观念形成的过程。

 

“耶儒”对话

 

会议的最后一场讨论以“冲突与交融的今昔经验”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美秀研究员从“祭祖”现象,透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争论排斥现象;石衡潭研究员则展示了儒耶对话在民间对话之中的新形式。汕头大学陈占山教授则以“困境、机遇与突破——晚明新型人士对传统华夷观念的批判和否定”为题,对该场主题进行探究。

 

“宗教与丝绸之路”是当前学界、文化界的热点议题。基督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及中西交通史上都有独特意义。会议期间,学者们从不同学科(哲学、史学、神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运用不同方法(人物研究、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以期通过对基督宗教本土化进行各地域的比较研究,呈现基督宗教研究“多元”与“一体”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以区域视角探讨基督宗教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乃至中国文明社会发展的意义。
                                                 

 

文图/基督教研究中心
                                                         责编/曾建平

 

 

“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会议

 

卢龙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卓新平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

 

学者专家作专题演讲

 

学者专家作专题演讲

 

研讨会提问与应答的互动环节

 

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会议出席代表合影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