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谈新书聊李敖 潘毓刚汕大再开讲
Fri Oct 12 00:17:20 CST 2012

 

“我又来汕大了,这次讲的不是科学,不是量子化学,我是来讲‘八卦’的。”一句简短的开场白,不失幽默和亲切感,引得场内师生们阵阵掌声和笑语。

 

10月11日晚上,一场由著名量子化学家、美国波士顿终身教授、汕头大学名誉教授潘毓刚主讲,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的“八卦”为主要话题的“李敖之最”讲座,为“潘毓刚教授汕大公益之行”掀起高潮。此次潘老还带了一份礼物——新书《我也李敖一下》。新书的签售会在讲座结束之后举行,所获得的款项全数捐赠于汕大“潘毓刚奖学金”,以资鼓励优秀学生。

 

汕头大学副校长李丹,理学院院长娄增建,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育洲,理学院副院长李远友,教务处副处长杜虹,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林世宏等出席了讲座。李丹在讲座上作了简短致辞,他向师生们分享了与潘毓刚教授结缘的故事,并说明了“潘毓刚奖学金”设立的由来。

 

从李敖之“罪”到李敖之最

 

名教授讲八卦?此言一出,语惊四座。此话出自潘老之口,台下观众们也一时反应不过来。原来潘老要讲的八卦,正是其老友李敖的一些故事。

 

说起和李敖相识相知,潘老自认在台大读书的时候,对这个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特立独行的同级生并无好感,“当时只觉得他像极了上海青帮或者红帮的流氓。”可是后来一次偶然的接触,让这两个性格迥异、专业知识相去甚远的人,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而这本《我也李敖一下》,正是潘老为了纪念和李敖这段长达半世纪的友谊而作的。

 

也正是因为相熟相知,潘老首先拿李敖犯下的“罪”开涮。讲座名为李敖之最,“最”谐音“罪”,这让潘老颇为得意,因为接下来他可以借此一数李敖所犯之“罪”。牢狱之灾没有让李敖“收敛”,他依然我行我素,书屡禁屡出。在潘老看来,正是李敖的这种固执,或者说是坚持,成就了他传奇的人生。李敖何以能够敢怒敢言,潘老现场“透露”其秘诀,就是生财有道。因为李敖曾说过要能够赚钱,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想骂谁就骂谁。

 

当然,作为好友潘老和李敖曾约定地在公众场合互相吹捧一下。潘老在书中细数了李敖的“最”,他特地强调,是“最好”。在讲座中,他也例举了两个李敖的“最”。李敖年轻的时候主张全盘西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如穿长衫、引经据典地“骂人”、对妻子的称呼等。李敖藏书之丰富也让潘老十分称赞,他称“狡兔有三窟”,三个藏书地李敖都整理得很整齐,“5分钟就可以找到他想要的资料”,潘老还现场传授李敖念书之道。

 

“教书匠,不站着说不出话”

 

尽管头顶着各种世界级头衔,但潘老仅仅把自己看作一个教书匠。现年77岁,自嘲着身体不如从前健步如飞的潘老,在长达一小时的演讲中一直坚持站着。演讲结束后,潘老与现场同学进行精彩的互动。潘老在“爆料”中透露出好友李敖的点滴人生经历和生活智慧,激起现场师生极大的兴趣。“为什么能维持这么长时间的友谊?”“潘老平常有何兴趣”、“为什么李敖说来生第四愿为潘毓刚”……潘老一一解答,同时他再次提起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不要迷信权威。

 

理学院生物系12级新生张瑶对讲座中潘老提及的“李敖关于孟姜女的见解”提出质疑。李敖曾在《女性——牌坊要大,金莲要小》一文中说,孟姜女中的 “姜”字是“女人”的通用说法,但张瑶同学认为,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姜是姓氏,并不是李敖所说的“女人”的通用称呼。提问完毕之后,潘老直言很佩服这位同学能提出不一样的想法,赞扬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许诺“我回去向李敖核实,如果证明你是对的,我要罚李敖送你一本书。”

 

当晚很多同学拿着《我也李敖一下》排队等候潘老签名,学生们难得与大师接触,纷纷要求写各式各样的寄语,潘老都很高兴地满足同学们的要求。

 

签售结束之后,有同学就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问及潘老的看法,潘老很愉快地说“我很高兴他(莫言)获奖了。”潘老还提及,李敖曾获四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最终都落空。潘老觉得莫言获奖对中国来说有特别意义,“这是对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一种认可。”

 

文字/10新闻 梁燕瑜 叶楠楠
摄影/ 11新闻 董光鹏等
责编/曾建平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