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曾焕棠教授讲授生死学与善终善别
Sat Apr 28 00:15:34 CST 2012

 

“善终,好的死亡;善别,好好说再见;倘若明天我们即将逝去,今天你要怎样才能‘善终’与‘善别’?”4月25日晚,科学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如何面对死”、“如何走出生命的困境”等是现代人不断叩问的话题,在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2012年度“全人生命教育”公开讲座系列之二——《生死学与善终善别》中,来自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的曾焕棠教授用精彩的演讲与生动的视频,向现场的师生讲述他的答案——“学会死亡,你就学会了活着”。
 

 

“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焉知死?哪一个是对的?”

 

.“死亡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学会好好活着,才能学会好好死去;反过来说,也只有学会好好死去,才能学会好好活着。一个人对死亡的看法与态度,会影响其对生命的看法与态度。”曾焕棠教授在开场白中表示,在台湾谈死亡,更多谈的是生命。他简要介绍了生死学在台湾的发展,并现场进行小调查——“是不知死焉知生?还是不知生焉知死?”他从《论语》中的“不知生焉知死”启发现场师生们思考:“孔子比较重视死么?孔子对于生死的看法是什么?《论语》中出现‘死’字有多少?‘生’字有多少?”而从“不知死焉知生”的角度,他则介绍了米奇•阿尔博姆的《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又译:《相约星期二》)中关于“生命的意义”的阐述。

 

如何了解死亡对人的威胁呢?曾焕棠教授说,在台湾有各种教学方法。他播放了一位美国人的视频作品《Cartoon Classics》,来告诉师生们“生死有哪些课题”。同时,他选取了其中三幅图片——盲目的群众、文攻武吓和固步自封,与师生们探讨图片中传递的信息——对生命多角度的关注。

 

“同道相聚,众志成城,台湾安宁的火焰才有今天的亮度”

 

“善终与善别”是讲座的第二个主题。曾焕棠教授从善终的意义、如何善终、安宁疗护等方面,来表达其对“善终与善别”的思考——“我们要学习‘善终’,也就是‘好的死亡’。一个人若能从‘善终’的观点来反思个人的生命,对于个人生命意义将有更多反思。我们也要学习‘善别’,也就是‘好好说再见’,没有遗憾地和亲友道别,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最后的规划。”曾焕棠教授从安宁照顾的溯源、安宁缓和医疗历史背景、安宁疗护的目标、安适死、安宁疗护的理念与原则等重点介绍了台湾安宁疗护的发展情况,他说,“安宁的炭火,单独烧不起来。是因为同道相聚,众志成城,台湾安宁的火焰才有今天的亮度”。最后,曾焕棠教授用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让现场师生体验——如何认识自我。

 

随后,曾焕棠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问答。面对死亡,患者该如何?医生该如何?患者的亲属该如何……曾焕棠教授都一一作了回答,他说,“知道生命的有限”是生死教育的原则之一,“活得有意义死而无憾,死得有价值和尊严,必须善生善死”。

 

讲座由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凌瀚主持,汕大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出席讲座并作了发言。他表示知道生死,才能更珍惜人生,他希望现场的学生们在聆听曾焕棠教授的演讲后,能反思生命,思考怎样把人生过得有意义。
                                                          

图文 叶楠楠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