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相约在高峰——访第二批归来的登山队员
Sat Oct 01 00:18:00 CST 2011

 

带着第一批队员的祝福和无数人的期待,攀登希夏邦马峰的第二批队员(8名学生和2名老师)在9月11日踏上了登山之旅。9月13日,从尼泊尔入境进入西藏聂拉木县,一行人经过两天的适应期后,于9月15日进入海拔4200米的“扎布旗”营地。16日,经过5小时的徒步,队员们到达海拔4750米的Chinese High Camp。经过3天的适应期,20日,他们到达了海拔5260米的Chinese Middle Camp。这里,队员们进行了攀冰和雪地行走。之后,队伍按原路返回。

 

“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

 

此次登山活动,遭遇了一次地震,所有人都心有余悸,同时又庆幸自己平安无事。9月17日晚,队员们在帐篷里刚刚吃完晚饭,突然,地面开始左右摇晃。来自四川的10土木的刘长青大叫一声“地震了!”。08数学的张敏下意识地想起身往外跑,一把被教练按住。教练大叫让大家镇静。随后,地面开始上下抖动。此时,大家只能静静地等待地震的离去。这几秒钟漫长地像是过了几世纪。“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有人在推我。”刘长青事后回忆。经历过汶川地震,他对这次经历十分后怕,“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别人想找都找不到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被这次大自然的“发威”镇住了。

 

“拉风第二批,挑战六千一”

 

这是第二批队员的共同目标。由于第一批队员最高攀登到5970米的高度,不服输的队员共同把目标设定在了海拔6100米。

 

相约,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

 

每一个队员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睡不好,头晕,便秘,一次次考验他们的身心。原本体质最好的刘长青,高原反应最严重的也是他。在出发之前,他希望在登山活动中能挑战自己,最后他实现了。他战胜了高原反应,攀冰的时候反而轻轻松松。他从一个不自信的人蜕变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队里的喻洪老师在出发时患上了感冒,他马上吃药,希望不把病带上山。前几天他的高原反应也十分严重,到达海拔4750米时,头痛十分厉害。但如同队员们所说的那样,“到了山上,什么病都忘记了。”喻洪最后以“飞上冰川”的姿态,完成了攀冰任务。他笑称“在这次登山活动瘦了4斤,但是得到的收获和体验,是沉甸甸的。”

 

同样得了感冒的白河老师认为,适当地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支撑她的支柱。

 

09数学的谢曼菲也面对很大的挑战,在登山期间她不小心得了感冒,“完全睡不着,睡觉的时候呼吸很困难,喉咙痛。”她回忆到。“当时想起读过的一本书,说失败了也不会怎么样。”凭着这种坚持试一试的精神,她一路坚持下来。

 

张敏的目标是爬上顶峰。然而她一开始很怕走石头路,总是一颠一颠地前进。教练鼓励她“不是因为困难而不自信,而是因为不自信而困难。”这种信念下,她渐渐赶上队友,最后成功到达目的地。在她的激励语录中,有队员认为她“内心最强大。”

 

10新闻的徐锐,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个孩子,下山后,他认为自己学会沉淀,变得成熟。在看到尼泊尔的孩子们的肮脏的生活环境,食不果腹的生活水平,徐锐当时的想法是,“我要去支教,这些孩子太可怜了。

 

在海拔5260米的地方,全体队员有感而发,为学校录制了一个视频,里面既包括的对这次经历的回忆也包含了对学校的感激。

 

一路上,每个人带着自己的科考任务,或采集水样,或记录饮食。在返程中,全队达成一致协议,将路上看到的垃圾都捡起来带走。

 

“相比起第一批队员,我们好像很顺利”,但其实,他们从高原反应到地震,危险从没有远离,就是在种种考验下,他们坚持了下来,并实现了他们心中的目标。

 

09新闻蒋岚 10新闻杜鑫茂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