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陈佳洱教授在科技中心205室为我校师生做题为《“十二五”基础科学研究发展改革思路》的专题讲座。医学院、工学院、理学院以及研究生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讲座,并与陈佳洱院士交流讨论。
作为目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陈佳洱院士当晚围绕基础研究这一主题,从基础研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我国基础研究现状,我国基础研究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分析,“十二五”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工作部署和组织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六个方面为广大师生作了全面解读。
陈佳洱院士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研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他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当前科学发展正在面临如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全球合作局面正在形成等新形势的挑战,强化基础研究已成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陈佳洱院士强调,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重要转折期的中国,更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以高水平基础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与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科学中的地位。
陈佳洱院士指出,虽然当前我国基础研究体系和学科布局日趋完善、科研团队和创新人才不断优化、基础研究经费总量增长较大以及基础研究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国的基础研究仍然存在着诸如重大原创性成果偏少、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大师、基础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瓶颈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全社会R&D中的比例仍然偏低和基础研究科研环境仍待改善等不足之处,需要作进一步的改善。
在基础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方面,陈佳洱院士指出,随着学科发展的战略地位和需求的日益突出、地方基础研究工作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基础研究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面向未来需求超前部署大科学研究,与此同时要加强我国企业原始性创新能力和科技基础性工作。
陈佳洱院士说,2010年10月18日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就基础研究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工作做了具体规划。
基础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规划纲要》基础研究部署为重点,以显著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原则,切实把握世界科学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有效发挥基础研究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以下重点任务:一、全面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二、加强前瞻部署,重点研究若干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三、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部署;四、坚持重大科学问题导向,解决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劲问题;五、集中力量,推动大科学研究计划。
在“十二五”规划中对基础研究的工作部署和组织实施方面,陈佳洱院士指出,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十二五”期间,基础研究将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科技计划三个方面进行重点部署。要加大力度吸引和培育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人才,重点加强国家级基础研究基地建设,着力加强国家科学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陈佳洱院士最后还强调,为确保基础研究的顺利发展,《规划纲要》还给予基础研究一定的政策和保障措施,这包括:切实增加基础研究占R&D中央财政投入中的比例、强化统筹协调和管理机制创新、优化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演讲结束后,现场师生就讲座内容与陈佳洱院士作了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文/10中文研 张玲芳
摄影/叶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