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理学院教师积极开展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理学院设立了教师科研优秀奖,对在科研工作中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经教师本人申请,并通过理学院院务委员会评定,胡忠、张歆、许开天三位教师荣获2010年度理学院第二批教师“科研优秀奖”。
三位获奖教师均在2010年度以汕头大学理学院或所属系(所、中心)为第一署名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中科院公布的SCI杂志分区中属于1区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其中,胡忠教授课题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杂志发表论文“Statistical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ve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xylose by newly isolated Enterobacter sp. CN1”。该研究分离到一株能够高效利用木糖产氢的菌株CN1,利用Plackett-Burman方法和响应面设计优化获得了最佳菌株产氢条件;该菌株利用木糖产氢明显优于葡萄糖和蔗糖,发酵木糖产氢总量为1217ml H2/L xylose medium、产氢得率为2.0 mol H2/mol xylose,达到了国际上报道的最高产氢能力;研究成果为高效利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制备清洁能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杂志是由欧洲权威学术出版机构Elsevier主办的能源类杂志,2009年的影响因子为3.945,在中科院SCI杂志分区中属于工程类1区杂志。
张歆教授课题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杂志发表论文“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tarch wastewater and application in fuel cell”, 该论文为新能源技术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利用厌氧发酵制氢技术处理有机废水,在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同时,回收氢气能源,同时利用自制的小型燃料电池,建立处理废水-回收氢能-燃料电池发电一体化的技术装置。该文探讨了技术方法和工艺条件及相应的转化机理。该论文涉及废物资源化及新能源技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实用价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杂志是由欧洲权威学术出版机构Elsevier主办的能源类杂志,2009年的影响因子为3.945,在中科院SCI杂志分区中属于工程类1区杂志。
许开天教授课题组在《Acta Biomaterialia》发表论文“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s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novel biodegradable star block copolymers based on poly[(R)-3-hydroxybutyrate] and poly(e-caprolactone)”, 该研究创新性地合成出了具有不同结构的星型嵌段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并发现其中具有4臂结构的星型嵌段高分子材料拥有特殊的图像化表面和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这一结果为该类生物材料的分子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杂志在中科院SCI分区中属于1区杂志,2009年的影响因子为3.975。
(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