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汕大李远友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科技期刊《PNAS》发表论文
Wed Sep 15 06:38:49 CST 2010

 

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李远友教授课题组与英国Stirling大学水产研究所Douglas Tocher 教授课题组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Vertebrate fatty acyl desaturase with 4 activity》近日被国际顶级科技期刊PNAS接收,先于印刷版的在线版已于2010年9月8日面世(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008429107)。该文报道了首个在脊椎动物中被发现的4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是人和动物体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脂肪酸,它的合成需要几种脂肪酸去饱和酶及碳链延长酶的参与,但4脂肪酸去饱和酶在脊椎动物中至今未见报道。由于鱼油富含HUFA,所以鱼类是人体补充HUFA的重要来源。

 

有趣的是,与淡水鱼不同,海水鱼一般没有合成HUFA的能力,也需要从食物中获得HUFA。因此,目前养殖海水鱼类的饵料大多为冰鲜小杂鱼,少数为添加有较高比例鱼油和鱼粉的配合饲料。冰鲜小杂鱼的使用存在破坏自然资源,容易带来环境污染、病害流行和水产品安全等问题;而配合饲料中的鱼油和鱼粉使养殖成本增加,且鱼油、鱼粉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配合饲料的推广应用受限制。因此,如何提高海水鱼自身的HUFA合成能力,开发鱼油、鱼粉的替代品,降低配合饲料中鱼油、鱼粉的添加比例等,是促进海水鱼配合饲料的推广应用及其养殖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攻克这些难题,近年来,李远友教授课题组独辟蹊径,以食草海水鱼类——蓝子鱼(俗称“泥猛”)为研究对象,不仅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证明海水鱼类具有合成HUFA的能力,而且从分子水平上找到了证据,还研发出以植物油和植物蛋白分别替代鱼油和鱼粉的配合饲料;4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发现使鱼类的HUFA合成增加了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鱼类营养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促进高效、低成本海水鱼配合饲料的研发及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同属被引频次最多的三大国际顶级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同属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中三种1区top综合性期刊。它于1914年创刊,主要刊登生物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其2009年的影响因子为9.432。据《中国基础科学》(2009/04)报道,2004至2008年,以我国科研机构为主(第一著作单位)在PNAS上发表的论文数分别为14、22、26、53、45篇。

 

本次以汕头大学为通讯作者和第一著作单位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项目(30972266 & 30671629)及NSFC- RS(英国皇家学会)合作项目(31011130156 & JP090748)资助。

 

 

                

 

(理学院 科研处)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