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学习宣讲省委“1310”具体部署,3月13日,2025年春季学期校长第一堂思政课在桑浦山校区图书馆一楼创业园开讲。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教授以“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汕大力量”为题为研究生代表授课。
学会提问:如何检验一个说法
郝志峰用席南华院士主编的《认识数学·1》书中“女士品茶”的小故事作引,强调要学会提问和推理,并向现场的同学们提出问题——“如何检验汕大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量?”
郝志峰指出自“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深刻阐释和系统论述,多次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他从“人工智能与新能源”这一角度切入,梳理了web问答检索系统在这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前、GPT出现之后和DS出现之后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深入讲解了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经济学新理论的机遇、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与实证、数字经济发展、新质战斗力的内涵、新质生产力的体现、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等,强调国家要求、科技所向、产业所需和汕大所能之间的紧密联系,勉励汕大研究生要在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发挥作用。
从推理到检验:主动探索数实融合的思考和突破
郝志峰以人工智能看新质生产力的国际竞争,讲解了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角力和中国的前瞻性研判,结合汕大在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领域的思考和探索,指出汕大人有能力呈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量。
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全球高等教育进入“智慧教育元年”概念,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在教育领域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人工智能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郝志峰提到,如何做好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应对智能教育工具带来的革新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郝志峰介绍了广东省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最强省”的政策和汕头市“AI+”行动计划的案例,结合汕大研究生在人工智能时代斩金夺银、汕大学子的创新创业成果以及汕大在开创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与企业的落地合作、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汕大必须应对;地方需要、行业需要,汕大定有力量。”
“每个人在校期间参与一次国内外竞赛,成为汕大学子的标志,汕大培养全球同龄人的佼佼者。”郝志峰通过盲人摸象和刻舟求剑的例子,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勉励研究生们拥抱新质生产力,发挥自身创新力,做发展新质生产力、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大研究生,在领潮当代青年中展现汕大学子的精神、气质、光影、力量和担当。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将“思政第一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帮助汕大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本次思政课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汕大力量,以新质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贡献高校力量,同时也勉励汕大学子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立志科学报国、学术强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向“新”而行、向“新”而进贡献力量。
图文:叶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