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由党委宣传统战部主办,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淑德书院、知行书院、图书馆承办的《送给最可爱的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公益摄影展在汕头大学图书馆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周镇松、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郑坚、学校各相关部门领导及知行书院学生出席开幕仪式,宣传统战部副部长余珊燕主持仪式。 为缅怀先烈,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国内部分高校师生从志愿军老兵处收集和整理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精心编译,由多所高校联合承办《送给最可爱的人》主题摄影联展。希望通过影像来反映当时历史环境下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对学生们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开幕仪式上,周镇松副书记在发言中提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包括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他强调,目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压力,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指引我们直面挑战、继续向前的精神动力。他寄语广大青年学子,希望他们能将这股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学校还邀请了汕头大学退休干部、当年的志愿军战士郑坚老师来到现场与同学们分享他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1951年8月,郑坚老师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毅然入伍,成为一名志愿军。他从广州坐着闷罐子火车前往驻点东北抚顺,在抚顺市通讯学校学习了三个月,并在该年年底参加防空高炮部队,前往朝鲜参战,于1953年10月回国。郑坚老师在分享中讲道:“在朝鲜战场上锻炼了意志,不怕死、不怕火,回国后一定要好好工作。”1958年,郑坚老师转业后依然为国家服务,投身国家建设,先后在福建古田、南平参加水利站建设,1981年7月参与筹办汕头大学。“你们要发扬革命精神,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这是85岁高龄的郑坚老师对汕大学子的殷殷教诲。 知行书院学生代表郑威廉在开幕式上发言,回望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歌颂中国志愿军的功勋。他提到,作为青年一代,要把对先烈们最深切的悼念和最崇高的敬意转化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责任的担当,用真才实学服务人民,努力工作贡献国家。 开幕仪式后,郑坚老师和汕大师生们移步到图书馆大厅,共同观看展览。此次影展以时间为线索,从战场本身及其各个切面来回顾这段特殊的历史中的人物、故事与情感,一共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战场实景、铁道文工团、援朝建设、友谊长青、民兵建设。观展期间,同学们一边观看老照片,一边听周镇松副书记和郑坚老师一同谈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 不少同学在参观摄影展后均表示,参观抗美援朝时期的珍贵影像,回顾抗美援朝的历史,让他们更加懂得历史的重量,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必将勇担责任,刻苦学习,为民族复兴、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 乐丹娜 图 章海川 沈锐冰 责编 吴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