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发汕头大学师生的爱校热情,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华文化传承,促进汕大学子从廿四节令鼓大气磅礴的表演中汲取奋发向上的时代力量,在鼓队团结配合精神的熏染中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感受融会贯通于其中的自强不息、团结向上的中华文化精神,4月7日晚,一场名为“鼓舞汕大 岭海同庆”的二十四节令鼓工作坊在汕头大学科技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是文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暨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庆祝汕头大学四秩华诞系列活动的震撼开场,特邀潮州市潮響鼓社联合主办。
活动面向全体汕大师生,采用网上预约的便捷报名方式。同时为严格防控疫情,所有表演嘉宾、观众及工作人员均测量体温消毒入场,并要求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坐。约100名师生积极参与了活动。
晚上7点30分,会场上全体起立,合唱《大学问》,拉开了工作坊的序幕。
潮響鼓社创始人、中国多支鼓队创办教练李康迪先生作“敲响节令鼓,塑造中国梦”的主题报告。李先生运用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从“二十四节令鼓的起源”“二十四节令鼓的现状”“敲响节令鼓,传播好声音”“传承节令鼓,塑造中国梦”四方面,形象生动地对节令鼓的诞生、演变及其在当代世界各国和中国的发展状况娓娓道来。
据介绍,廿四节令鼓,是由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潮籍文化人陈再藩和著名作曲家陈徽崇于1988年,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创意,结合广东狮鼓和传统武术、书法艺术的特点,创作的鼓乐表演形式。2009年列为马来西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在世界各地共有鼓队约400支,已成亚洲华人世界许多大型庆典的重要表演环节。自1997年中国首支廿四节令鼓队在华侨大学成立后,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侨大学 、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纷纷成立鼓队。目前全国有鼓队约30支,其中20多支是由2014年创立的潮響鼓社分创的。潮響鼓社以“纯粹、团结、传承、创新”为宗旨,以保护、传承与传播二十四节令鼓为使命,其命名意为让世界听到潮州家乡的声音。自成立以来,潮響鼓社致力于将潮州鼓乐、绛州大鼓融入廿四节令鼓的创新方式,使其焕发全新活力,让廿四节令鼓在潮汕地区落地生根,服务文旅,反哺中华,将廿四节令鼓推进地方政府机关、企业、校园和乡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曾7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表演。
主题报告之后,潮響鼓社为汕大师生带来了《源自二十四节气》和《战鼓》两段声势浩荡的现场表演。鼓手动作利落潇洒,鼓点疏密有致,人鼓配合天衣无缝、气势磅礴,为汕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在场观众无不为之击节喝彩。
表演结束后,主办方设置了现场体验环节。汕大师生踊跃上场,学习打鼓。在经验丰富的鼓队教练吴家鸿的耐心讲解示范之下,体验者在短时间内学会了一小段完整的表演,体验到了节令鼓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的酣畅乐趣,并获赠潮響鼓社精美礼品,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最后,这场使得全体参与者荡气回肠、回味良久的工作坊,在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暨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陈景熙教授和潮響鼓社队长李康迪互赠纪念品,潮響鼓社与汕大师生合影留念中落下帷幕。
(文学院) 责编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