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微生物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Microbiology》(影响因子60.6)刊登了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路争教授的综述文章,论文的题目“When anaerobes encounter oxygen: mechanisms of oxygen toxicity, tolerance and defence”(当厌氧菌偶遇氧气:氧毒性、氧耐受及氧化抵御的分子机制)。路争教授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汕头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该论文从地球起源于无氧世界谈起,围绕微生物学界存在多年的一个论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辩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一直以来,微生物学者普遍认为,代表生命进化最初形态的厌氧型细菌是为了逃避氧化性环境带来的伤害,从而选择在哺乳动物肠道、深海淤泥等氧气含量极低的环境里生存。本论文对该观点从多个层面上进行了辩论、阐析,并最终归纳得出独到的见解:严格厌氧菌之所以隐匿无氧角落,并非是为了避免氧化损伤,事实上,这些细菌普遍进化出了抵御氧化压力的系统;它们选择无氧环境的主因,是其能量代谢广泛依赖于自由基生化反应和低氧化还原电势的金属中心;相比有氧环境,无氧条件更有利于这些代谢反应和生理组分发挥功能。
《Nature Reviews—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顶级学术期刊。截至目前,在该刊上发表的中国来源的论文仅十几篇,论文通讯作者多为院士级别的佼佼者。路争教授在该刊上发表论文,是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Redox Biology》,分子微生物主流刊物 《mBio》、《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发表论文之后的又一力作,显示了国际主流学术机构对路争教授学术水平的认可。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汕大科研启动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理学院)责编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