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汕头大学第二十一期“长江大讲坛”在图书馆演讲厅举行,讲座特邀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人工冻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特殊岩土工程、建井工程著名专家,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院长陈湘生教授作为演讲嘉宾,为汕大师生讲述智慧韧性城市的建设和未来。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执行校长王泉,工学院院领导以及300多名汕大师生出席讲座。此次“长江大讲坛”由工学院承办,王泉院士主持会议。
陈湘生教授从“城市”的不同定义开始,简述“城”“市”“管”的韧性,首先讲述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风险和灾害,即:地震、台风、洪涝、突发灾害(恐怖袭击、毒气事件等)、突发疫情,以各种案例数据支撑讲述。针对上述城市问题,如何建设韧性城市、韧性医疗系统和韧性医院相当重要。他通过介绍世界多个城市规划案例,指出韧性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做出规划。
随后,陈湘生讲述实现韧性城市群的技术路径。其一,以郑州为例对基础设施面临的洪涝灾害对策分析,郑州城市化进程远快于城市规划,以城市水域规划和地铁防洪设防为切口,指出城市短板,介绍海绵城市。其二,针对疫情韧性医疗建设。其三,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韧性,如:超深基坑、深埋隧道、洞室、地下物流系统、能源地下结构、结构安全韧性、空间功能韧性、平疫结合功能转换、智能韧性运维与可视化管理、全域感知和数据获取等。其四,通过无废城市、减碳建设提高城市韧性,即通过资源化与无废化、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地下化、固废资源化与地下空间无废化、固废管理决策体系研究。
最后,陈湘生总结并给出建议。他认为,韧性城市群发展已升级到国家战略地位,城市群的安全极为重要。他展示国内外开展过的研究,而此研究可以带来一系列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以此改变城市建设传统模式,使城市更具韧性——国土安全,营造市民更具有序而健康的新秩序——人民幸福。
郝志峰校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陈院士的精彩讲座给我们带来了科学、精神、理论以及技术上的强大冲击,希望在场的师生能够从中学习思维模式和方法。也希望能够以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为标杆,学习陈院士建立学院、建立学科、组建团队等方面的经验。恰逢汕头大学建校40周年、建党100周年之际,郝校长希望加强汕头大学以及深圳大学的交流,让双方都更上一层楼。
文 20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王穗鹏 图 叶楠楠 杨雪玉 责编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