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汕头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大赛由汕头大学教务处、校工会、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联合举办。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二级教学单位分赛选拔,25位教师进入决赛。1月5日至6日,汕头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图书馆演讲厅举行。 郝志峰校长在决赛开幕式上致辞。他回顾教育实践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刻解析了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举办的历史背景。他指出,近几年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教育的重视引发了我们关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教学能不能创新?该怎么创新?以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希望汕大青年教师能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他鼓励青年教师们努力攻坚克难,带动教师共同体投身教学创新,争取成为全国教师阵营的靓丽名片。 陈敏副校长、医学院李恩民教授、工学院于津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海鹰教授、商学院郑慕强教授、法学院陈小红教授、文学院文兵副教授担任本次比赛评委,校工会副主席王建华列席。决赛由教务处副处长黄静霞主持。 进入决赛的教师分为2个参赛组角逐大赛奖项。5日下午,在第一组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生动的教学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医学院杨苗老师结合“螺旋式上升的纵向组合模式”“拼图式的横向组合模式”等六大创新特色,着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医师。医学院刘淑慧老师的病理学课程以生活化的“血栓形成”为例,在翻转课堂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融入人文关怀、严谨科学的思政元素。工学院来佑彬老师从“桌子为何有四条腿?”引入,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六位一体”教学思路。 李恩民教授通过“学习”“改进”“坚持”三点对第一组比赛作出总结。他认为,比赛确确实实突出了“创新”二字。未来培养“大师”的使命要寄托在青年教师身上。 6日下午,第二组比赛接续开展。文学张锦煌老师将“知识传授”“语言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有机融合,展示了《英语四级》课程扎实的教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智星老师将“新史学”的研究方法创新性地运用到《纲要》思政课程中,让学生亲自挖掘口述史,自下而上“触摸”宏观史,“感受”政治概念背后鲜活的生活。商学院郭功星老师采用视频、讨论、分享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实习,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商业道德。 郑慕强教授在第二组比赛总结时指出:“我们学校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是OBE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课程设计应服务于专业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他建议参赛选手进一步改进成果展示,做到图文并茂、逻辑清晰。 陈敏副校长在点评环节充分肯定了参赛课程扎实的教学积累,他建议参赛教师再反思教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成果的组织与凝练。此外,他强调各院系应重视教学创新成果的培育工作,积极冲刺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经过评委的综合评分,汕头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是医学院杨苗、文学院张锦煌,二等奖获得者是医学院刘淑慧、工学院来佑彬、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智星、商学院郭功星,三等奖获得者是理学院张和凤、理学院单丽、工学院林梅爱、文学院杨婧媛、法学院陈丽华、商学院陈屏国。另有13位教师获得优秀奖。 (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