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全校师生奋进新征程,3月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姜虹教授在图书馆演讲厅以《学好用好六个“必须坚持”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为题,讲授2023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成海鹰教授主持。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姜虹主要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上新程”三个方面,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教育如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回顾中央领导三次集体宣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当选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宣示。姜虹指出,回顾这三次集体宣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使我们在重要历史关头获得思想的引领和智慧的启迪。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提出并阐述“中国梦”。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姜虹指出,这三次集体宣示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崇高的光荣梦想、坚如磐石的政治方向、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始终如一的奋斗姿态。我们要从中汲取思想养分,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不负伟大梦想。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核心内容 姜虹强调了报告中最重要的政治、理论、实践、制度成果,即二十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通过了党章修订案。姜虹将报告分成导语加总论、战略工作部署和根本保证三个板块进行解读,深入浅出诠释了报告的核心内容。 谈到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方法时,姜虹表示,可以通过凝练总结更好掌握报告内容。例如在学习大会主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四个“什么”进行理解,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贯彻落实“六个必须坚持” 姜虹指出,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就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姜虹通过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切入,提出“中国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和科技的力量?”的问题,并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就是学好用好六个“必须坚持”。姜虹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加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除教育领域顽瘴痼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教育、科技、人才部署;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加强教育领域学习、交流与合作。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姜虹勉励同学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把握国家发展机遇,端正价值追求,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绚丽绽放!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心得。2021级通信工程李刚同学表示,“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思政第一课上,姜虹书记勉励我们牢记‘三个务必’和‘六个必须坚持’,心怀‘国之大者’,我将在学习生活中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注意言行举止,脚踏实地,刻苦钻研。”2020级会计孙卓琳同学认为此次讲座最独特之处是它的内容十分新颖,切入点与众不同,“姜书记在讲座中对十八大以来新当选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三次宣示进行了梳理,使我对这三次宣示活动中提出的理论有了更系统的学习。”她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勇气、有韧性,在困难面前不轻易退缩,还要树立长远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承担起我们的时代使命。 文 杨梓跃 图 傅子悦 叶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