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营造大中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5月27日,汕头大学首届科普文化节盛大开幕,“与‘理’同行,自然共生”首届“科普公众开放日”也揭开了神秘面纱,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共吸引高校师生、社会中小学师生近3000余人参与其中。
活动当天,在学校步行街上,绿荫之下,“科普公众开放日”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现场共设置三个展区:科技成果及动植物科普展区、“党建+科普”成果展区、科普示范互动展区,同时开展“我为大学生讲监测”科普宣讲大课堂。“我今天真是大开眼界,见到了好多动物,有玄凤鹦鹉、豹纹守宫、赤腹松鼠……还能用手摸一摸,这种感觉太神奇了!”来自汕头大学附属小学的郭佳然同学一边参观动植物科普展区,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在“党建+科普”成果展区,将理学院、至诚书院自推出“党建+科普”特色品牌项目以来,全院师生积极投身科学普及工作的过程和成果进行了图文呈现,参观的大中小学生还可以在展区体验数学、物理等学科实验,生动有趣的体验中,激发对于科学的兴趣。“之前大哥哥大姐姐来过我们学校,我们特别喜欢他们上课,今天看这些介绍,发现他们去了好多学校,教了好多学生,他们真厉害!”汕头金砂学校的孩子们纷纷伸出了大拇指。
科普示范互动展区是一个引人入胜、互动体验的科学知识展示区域。在这个展区中,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亲身参与,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展区中设有丰富多样的实验装置,涵盖物理、生物、数学、海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通过互动展示和讲解员的讲解,参观者可以在这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激发起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多人觉得数学是一个特别高深莫测的专业,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华容道、魔方等各种游戏中,都有数学的影子,是不是很有乐趣?!”在现场志愿者的引导下,无论是儿童、学生还是成年人,每个参观者都能在这个展区中发现新奇、启发思维,令人流连忘返。
活动现场,还邀请广东省汕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员工开展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宣讲、水质监测等活动,通过生动的实验、实地考察、互动讲解,让参观者亲身体验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存贡献一份力量。当无人机监测设备飞向高空的瞬间,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
此次活动同步开启线上直播,邀请汕头大学2021级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李健宁和2021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邱杨共同主持并解说本次活动,近1500人进入直播间参与直播互动。
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恋恋不舍,四年级的张艾米表示:“今天的活动真是太精彩了,我说了好多个哇塞!既学到了知识,还领了一只小鸭子,我会好好养它,以后这种活动我每次都要参加,哈哈!”
据悉,5月-6月期间,汕头大学首届科普文化节将持续推进,涵盖大创工坊分享会、名师科普大讲堂、科普×艺术文化作品创作赛等多场活动,在满足民众对科学文化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建设具有的展示形象、凝聚人心、价值导向的功能。
未来,汕头大学理学院、至诚书院将加强“党建+科普”体制机制建设,壮大科普师生队伍,完善科普社会实践平台,推出“三进四赛一节一堂一论坛”10个品牌项目,全面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科普宣讲和实践队伍,不断创新科普形式和手段,立足汕头、面向粤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文 丁源 图 王乃安 马海岳 邓韵晴 陈舒欣 陈绮婷 蓝佳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