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学校在图书馆演讲厅举办第二十七期“长江大讲坛”,邀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教授莅校主讲“声音的政治与美学——现代中国演说家的理论与实践”。讲座由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主持。
本期讲坛围绕“演说与演说家”展开。演说是现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声音背后,有人、有文、有思想、有时代。陈平原教授提出:“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乃一时代社会是否活跃、政治是否开明、学术是否繁荣的重要表征。”
陈平原教授通过列举各种声音,引出声音如何研究及声音的意义等问题,并以梁启超提出的“传播文明三利器:学堂、报章、演说”观点中的“演说”展开论述,从演说之氛围、演说之乡音、演说之变奏、演说之危险、演说之诗性五方面解读声音的政治功能与美感实践,并以孙中山、梁启超、闻一多等中国近现代史上多位演说家为例,指出演说对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单有演说者的‘谈吐自如’还不够,还必须有听讲者的‘莫逆于心’,这才是理想状态。”陈平原教授的演说结合历史实例和自身经验,为现场师生展现了一部生动的现代中国演说史,带领大家探寻了演说背后的复杂性与独特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给汕大师生在实践生活中以启发。
讲座后,在郝志峰校长陪同下,陈平原教授参观了图书馆“陈平原教授著述主题书展”和特色文献服务部特藏室,并为系列藏书签名。
陈平原教授系教育部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数次来到汕大讲学,2005年讲《数码时代的读书生活》《晚清画报中的北京女学》,感悟读书之道、关注图文作用;2007年讲《暮春者,春服既成》,聊故乡俗文学。
文 关美森 图 李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