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创业经验分享,携手前行薪火相传
Tue Jan 12 16:59:42 CST 2021

近年来,汕头大学加快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学生创业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20年,学校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斩获2金4银7铜的佳绩。

图 | 相关资料

为助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加强创业校友与在校生的交流与联系,对外联络处组织“情系汕大”服务校友公益课程班的学员前往学生创业园开展创业校友经验分享活动,受到创业学院罗列老师,肖恒、余学谦、曾文定和陈建辉等校友的热烈欢迎。

图 | 合影

活动现场,同学们分组对校友进行了访谈,从大学期间各类项目参赛经验聊到创业过程、疫情影响下创业者面临的危机与契机等话题,校友们认真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分享了项目参赛、创新创业等经验。整个访谈过程气氛轻松融洽。

 

肖恒:汕头大学2014级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创办两家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互联网+建筑”方向。

小组学生:张国源、詹佳龙、黄锐雄、黄震星、喻健鹏

2011年,肖恒成为汕头大学工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九年过去了,他自己也感慨,“没想到自己会在这座城市生活这么多年”。在这里生活了这么长一段时间,肖恒直言,自己与学校都变化了许多,学校在校园环境、学术交流、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越来越好,越来越强了。

在访谈中他表示:“对我来说,在汕头大学读硕、读博的过程,是精彩和充实的。”在提升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他经常参加各类比赛项目,提高实践能力,积累经验,互联网+建筑的创业思路就是在学习知识跟参加项目竞赛的过程中萌发、完善的。

图 | 访谈过程

想法很重要,如何落地也是一大难关。同大部分创业者一样,肖恒也遇到打倒大多数创业者的3个难题:“找人”、“找钱”、“找方向”。方向已经明晰了,如何找“人”合作的问题,其实也不是难事。他坦言,在学校,有优秀的导师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公司能顺利运营很大程度得益于学校老师与同学的帮忙,能遇到他们真的太幸运了,还是很感谢母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指导”。至于启动资金,靠着做项目一步步慢慢积累,资金链一点点扩大,也就有了现在的浮象科技与恒汕建筑。

图 | 认真听讲

谈及公司取名,他说:“取名为浮象,是希望未来的建筑行业能够如同一头漂浮在空中的大象一般;取名恒汕,一来是自己的名字和汕字的结合,再就是希望汕头的建筑能够一直保留住原有的特色。”当下,肖恒管理的两家公司借着汕头华侨试验区为创业者提供的政策对接、场地支持和资金补贴等福利快速发展,今后大有可为。

 

余学谦:汕头大学2013级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创立子曰文化,以艺术形式传承传统文化,主要负责产品设计等方面。

小组学生:苗祺雨、张植源、力巧、杨馨玉、武岩

2017年,刚刚毕业的学谦跟多数毕业生一样面临着就业难题。不喜欢按部班工作氛围的他想找一份比较自由的工作,但几次尝试后也未能如愿。周围的同学或是考研、考公上岸,或是已经就业无忧,无形之中给了他更大的压力。是继续等待机会,还是顺势而为,一时间他也难以抉择。

“当时,汕头正在进行创文活动,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抱着这样的想法,学谦凭借大学四年积累的理论知识、项目比赛实践经验以及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开始撰写自己的创业故事,也就有了现在的“子曰文化”跟“青晨科技”。

图 | 认真记录

谈及两家公司的服务、功能及合作情况时,学谦是这样介绍的:“子曰”主要负责设计等方面,而“青晨”主要负责平台的构建以及策划、销售、成品的包装等,两者可以很好实现业务上的结合与对接。

“有旧城区的地方,就有子曰生长的土壤”。相比“青晨”的包装定位,子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立的初衷及日常的项目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而旧城区蕴含的文化气息最为淳朴,创文行动赋予旧城区新的活力,也给子曰发展提供了良机。

图 | 访谈过程

“最近印象比较深刻的项目就是参与小公园的改造,用最直白又有设计感的绘画使小公园的文化底蕴展现在大众面前”。2021年,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将在汕头市举办,这座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必然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子曰与青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曾文定:汕头大学2015级公共艺术专业学生,拥有两家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互联网+职业技能教育、农产品推广”方向。

小组学生:唐尉乔、陈慧琳、蔡鲁、李明泰、江颖

文定很早就明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大三时我就一边学习,一边准备筹划创业。当时我就确定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就是进入互联网行业,因为在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是市场的主流趋势。”

一方面,他从老师以及创业校友那里汲取经验,另一方面,文定也在大家的鼓励中获得信心,逐渐坚定创业的决心。尽管临近毕业时,创业项目面临中途夭折的困境,但在学校老师们帮助下,他坚持下来了,还遇到了有着相似运营理念、创业想法的合伙人。他说:“现在很感激当时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才有了现在的新课视教育与微耕智聚科技。”

图 | 认真听讲

聊到为何偏向于教育行业,他是这样解释的:“教育行业对我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牢记母校对我的谆谆教导,希望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式。”

疫情影响了实体产业的正常运营,却也促进了互联网+、直播+等线上产业发展。他的公司既是受益者,也是被打击者。“疫情期间线上教育非常适合进行宣传推广,但是考虑到团队线上平台并不完善,趁这段时间脚踏实地对平台进行优化和改良。”“我们始终相信,疫情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计划在这段时期改进公司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图 | 访谈过程

微耕智聚科技则是“互联网+农业”的模式,通过新课视培训的基础,帮助企业或农村合作社完成品牌创建,助力农村电商。两者虽同属“互联网+”模式,但组合的内容却有着巨大差异。问及原因,文定这样回答:“微耕智聚做的是‘互联网+农业’的结合,汕头有许多非常具有特色的农产品,例如狮头鹅、草莓、荔枝等等,这些农产品品质都非常好。但是因为“电商”概念还在慢慢普及中,很多人缺乏渠道了解和购买这些农产品,所以希望能用我的一点力量帮助到他们。”

最后文定还提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农业扶持的政策以及规范线上教育的措施,这些对新课视教育与微耕智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但他并不担心,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同时,他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梦想。

 

陈健辉:汕头大学2014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创立“嗉咔”教育科技品牌,主要从事“OMO+教育”方向。

小组学生:左浩曦、袁炜明、刘琳清、彭栋塱、容蕴诗

教育培训机构一直有着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其服务的对象也涵盖各个年龄层。受疫情影响,线上教育在短时间内就被推向热潮,直播+等模式的完善、更新,直接带动了线上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健辉所创办的“嗉咔”便得利于这股发展潮流。

谈及创业的契机和动力时,他强调,汕大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竞赛机会、创业环境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的四年里,健辉连续三年前往北京参加有关创客教育和少年编程的比赛,得以开阔眼界、积累经验。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也奠定了他创业所需的理论基础。正是这些关于编程比赛、艺术培养、教育现状的经验与思考,以新的教育模式进行创业的想法也就渐渐萌生、发芽了。

图 | 访谈过程

尽管确定了以教育培训机构的形式进行创业,但在培训方向的选择上,“嗉咔”没有紧盯热门的数理化辅导培训,而是选择了少儿编程和艺术类课程。“美学教育有助于塑造、陶冶小朋友的情操培养,帮助他们发现世界的美好。而少儿编程教育则是培养逻辑思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现代技术的经验基础对今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有极大帮助 。”

谈及“嗉咔”教育科技品牌与传统教育辅导机构有什么区别时,健辉是这样回答我们的:“公司从事OMO教育模式,这是一种新兴的教培模式,是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等技术”。而关于创新与创业的关系,他认为并不是只有创业才需要创新,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处在什么位置,创新是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必备的能力。

图 | 学生与校友合影

资源上不占优势,但在学校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凭借准确把握发展潮流的机遇,“嗉咔”异军突起,经过两三年的艰苦奋斗,公司已经发展到现在可观的规模,相信今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嗉咔”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契机。

图 | 创业园工艺品

图 | 合影​

本次访谈活动,同学们认真聆听创业校友们的经验分享,受益匪浅。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次活动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思考和感悟。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