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汕头大学第六届“公共艺术节”作品亮相深圳
Fri Dec 20 14:52:23 CST 2019

 

结合第五届深圳雕塑展,汕头大学第六届“公共艺术节”深圳展场,于12月16日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后的中康艺术长廊拉开帷幕。

 

 

随着汕头大学“公共艺术节”十几年来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这个以校园文化著称的活动逐步走入社会生活。创立十几年以来,“公共艺术节”组委会的目光一直在向外扩展。经过与多个城市与机构的沟通,“公共艺术节”在2019年终于确定了与深圳公共艺术中心的合作。

 

 

众所周知,莲花山是深圳具有标志性的邓小平像矗立的地点,是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对话的信号塔。汕大第六届“公共艺术节”深圳展场的选择,体现了“公共艺术节”面向全球、与世界对话的特质。深圳展场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公共艺术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生活再次成为现实,而且必将成为常态。

 

 

“公共艺术节”组委会与深圳公共艺术中心密切合作,从“公共艺术节”的品牌特质到“公共艺术节”深圳展场的特性,进行了周密的分析与评估,确定了最终的展示方案。近十件大型作品运往深圳展场,汕大公共艺术专业工作组赶赴深圳,经过几天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完成了作品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深圳居民的反响出乎组委会的意料,大批市民从深圳各地赶来观展,以图一睹为快。深圳人对于“公共艺术节”融入社区表现出特有的热情与关注,对于公共艺术作品的自发讨论不时出现在现场。汕头大学公共艺术专业学生陈飞的“五角星”、马涛老师的“城市花语”等作品,都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甚至追捧;公共艺术成为周边社区的主题,近日里市民的生活与话题无不与公共艺术相关,汕大公共艺术专业所推动的公共艺术理念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按照汕头大学公共艺术专业与“公共艺术节”的定位:公共艺术是一种以社会生活为基点、以艺术融入为基本理念的艺术方式;艺术(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通过“被公共”的过程而融入公共生活,使之成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节”秉承“融入”的理念,一方面大范围拓宽了公共艺术概念的定义,同时鼓励所有人不仅能够欣赏艺术、也参与到艺术的互动甚至创作中来。

 

 

第六届“公共艺术节”深圳展场的实验,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的精神特质。这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合作,无疑开启了“公共艺术节”新的征途,将在公共艺术发展历程、以及“公共艺术节”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明显的痕迹。第六届“公共艺术节”深圳展场的出现,给“公共艺术节”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同时再次通过“公共艺术节”为汕头大学赢得社会广泛的关注。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责编 吴斌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