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2019年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专题研讨会在汕头大学举行
Sun Apr 28 07:37:47 CST 2019

 

4月27至28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汕头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2019年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专题研讨会”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楼成功举行。会议以“人文与科技: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全国22所高校的50余名著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参会。

 

会议开幕式庄重而活泼,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毛思慧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程爱民教授分别致开幕辞。毛思慧教授通过“新编”《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桑浦山下花正开。别恨春归无觅处,盎然春意汕大来”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各位学者拨冗参加研讨会,并向嘉宾简要介绍了汕头大学国际化、精细化的办学特色和成就以及文学院的学术追求和学科亮点。

 

王宁教授则回溯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鼓励学者把握比较文学跨界的新特征,在研究中敢于并善于跨越内部人文学科各学科、外部人文与科技学科之间的界限。程爱民教授认为将“科技”引入中外文化、文学以及翻译传播的研究中,新颖而又意义非凡,并呼吁学者要把握科技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努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推动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旨演讲环节,8位特邀嘉宾先后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德教授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探讨人文与科技孰轻孰重的问题,强调跨越学科、文化边界的必要性,呼唤中外文化交融,防止文化本质主义思维,主张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保持可观、冷静的思考。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提倡翻译时的能动性和再创造,主张译本应隶属于译者或读者或译本本身。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关注的是我们如何通过翻译建构中国形象以及该形象的海外传播。他运用大量的翻译案例和现象梳理了中国形象在西方的演变,回答了“我们所构建的这个国家形象给什么人看”这一重大问题。香港理工大学的吴东英教授主要从超文化视角的三个维度,结合传播学、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角度,分析了美国品牌在美国、香港与内地的情感传播策略。查明建教授论述了现代主义翻译文学与当代中外文学的关系。他认为,当代中外文学关系主要是通过翻译文学建立起来的。他以详实的现代中西方文学和翻译史料和清晰的梳理,带领大家“重返”那个文学艺术思想风起云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翻译百家争妍的1980年代。南京大学程爱民教授分析中国文学在美国的翻译与传播遭遇的“受冷落”及“翻译缺席”现状,探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途径、新方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进教授则分析比较文学研究不同立场与四种转义模式的契合关系,从而得出比较文学研究的“述行性”。他提出理性的和诗性的比较话语“异株同根”和跨越科技与人文的“狄尔泰鸿沟”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傅浩教授在大量的文本和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倡将印欧古典语法分析应用于汉语古诗英译中,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除主旨演讲,大会还以“科技人文与文化传播”、“翻译与传播”、“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播”4个分议题开展了分论坛发言。有学者以霍夫曼《沙人》中的机器人形象为例,探讨早期机器人与“恐惑”美学的关系,引发大家对当今机器人问题的热议;有学者在比较文学变异视野下,对“信达雅”进行了重新阐释,并倡导对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有学者立足本土潮汕美食,探讨地方风物、民俗世情与文学创作之内在关系;还有学者以电影为媒介,在全球本土化传播视域下阐释中国文化传播的新见解……会议气氛浓厚而热烈,学者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畅怀交流,凝聚共识,增进协作。

 

会议闭幕礼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外语系主任谌华玉博士主持。首先由四个分论坛的组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陈开举教授、杨静教授、汕头大学的原明明博士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张军教授,分别向大会简要汇报各分论坛的情况和诸多亮点。之后,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程爱民教授和毛思慧教授分别致闭幕辞。他们表示,此次会议聚集了比较文学尤其是中美比较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同时不乏研究后备力量的年轻学者,共同围绕着“人文与科技”话题展开了文学、翻译、跨文化交流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既有新观点的汇聚与碰撞,也呈现新环境下的新挑战。会议主办方也将继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该领域更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廖学全,副院长李杰、杨庆杰,各系和研究中心主任出席开幕礼并参与了研讨会的各个环节。

 

文字/2017级(研)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李影媚

图片/文学院

责编/曾建平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