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至2月2日,文学院全球研究与境外实践创新班开设的“环球实践学习在日本(Global Learning in Japan)”课程组师生赴日本京都,顺利完成了为期两周的海外实践环节。
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全球研究与境外实践创新班自2018年秋季学期面向全校开放,本次项目共有来自文学院和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20名学生参加。继2018年春季首次实施,今年的活动仍以拓展视野和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为总体目标,采取了项目为基础、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形式进行。同学们从身边最希望改进的问题中选择了养老服务、垃圾的分类与处理、侨批文物的数字化与文创、临终关怀服务等四个课题前往日本京都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将在返校后继续八周的课堂学习环节,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提炼,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在项目计划和实际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教务处和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实践学习环节中具体地点的联络和日程安排,由位于日本京都市的创和株式会社根据课程要求协助落实。在文学院全球研究中心赵无名副教授和孙金峰博士的带领下,20名同学既参加了四个课题的集体考察又以5人构成的项目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调研活动。
“养老服务”项目小组的同学们前往包括公立和私营的数所养老院实地考察,采访了那里的介护和看护人员,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较广泛的问卷调查,对相关的社会理念和人们的态度、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及实施情况、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直接的了解,积累了数据,对以人为本,不仅尊重高龄者的个体需求,为其提供舒适的精细化服务,同时注重满足提供这些服务的护理人员自身的待遇和成长需求的做法留下深刻印象。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项目小组的各位同学对日本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的机制和实践进行了考察和学习。从机场入境起,在所到之处细致观察了日本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装置和实际执行情况,还专门到居民区去跟踪定时定点的垃圾收集状况。在参观私营和市营的大型设施时,学习了日本有关垃圾减排(Reduce)、旧物利用(Reuse)、废物再生(Recycle)的垃圾处理理念,了解了其运作模式和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焚烧再利用及废气处理的设备和工作流程,收获很大。
“侨批数字化与文创”项目小组重点考察日本的文物保育、典籍数字化方面的经验,考察了京都文化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便利堂公司、立命馆大学的艺术文物数字化研究中心、京都产业大学图书馆,并采访了相关人员。了解到日本文化保育工作中对文物修复、文字识别技术和OCR技术的应用状况和数据库开发状况。针对古籍文字识别所面临的人手不足问题,日本的机构推出创新性的“众筹”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引起公众的关注。在文创推广方面值得借鉴的做法包括网上电子博物馆、文物与虚拟游戏结合等等。
“临终关怀服务”项目小组的成员们聚焦于日本的临终关怀服务状况及日本社会对临终关怀的态度。首先在创和会社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制作日语问卷,整理采访提纲。又在曾来参加过汕大英语节的京都产业大学毕业生的帮助下访问了专注于“临终关怀”服务的医院,了解了医护人员如何致力于让病人以最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方式,有尊严少痛苦地过好生命的终末期。通过参观医院的设施,听取耐心细致的介绍,小组对“临终关怀”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新的认识。而在对医护人员访谈的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了她们对待关怀服务的认真的态度和温暖的正能量,收获颇丰。
通过在日本的这次海外实践学习活动,各个小组对于各自研究的相关主题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对日本社会在养老服务、垃圾分类及处理、文物数字化与文创和临终关怀等各方面有了具体和丰富的认识,切实扩展了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运作能力。目前,作为“环球实践学习在日本”课程的第二个环节,在2018-19春季学期接下来的8周时间里,各组同学将就此次在日本的考察收获进行进一步整理、分析和深化,在结束时进行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的汇报分享,敬请期待。
文图 文学院“环球实践学习在日本”课程组 责编 吴斌
1.风雪中在京都街头做问卷调查
2.在京都一家市立养老院听取介绍
3.参观一家进行垃圾回收处理的中型环境保护设施
4.京都产业大学教学楼内的分类垃圾箱
5.在京都国立博物馆采访时受到专家们的认真接待
6.拜访立命馆大学的艺术文物数字化研究中心
7.临终关怀医院中宽敞温馨的活动与休息空间
8.各小组向日方合作机构做项目内容与调研方式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