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至5日,受德国莱比锡大学全球与欧洲研究学院邀请,汕头大学全球研究中心Karsten教授、刘丹凝老师带领15名文学院全球研究与境外实践创新班学生赴德国交流学习。
本次活动是创新班环球实践学习系列课程中,“环球实践学习:德国课程”的实践学习环节。课程主要以小组项目的形式开展,把一学期校内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短期境外/国外实际场景中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国际性互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出访前,学生们已分组确定研究方向及完成PP制作。
此次学习得到了在全球研究领域著名的莱比锡大学全球与欧洲研究学院的热情欢迎和接待。莱比锡大学全球与欧洲研究学院院长 Matthias Middell教授作开场演讲,介绍莱比锡大学的悠久历史及发展历程,同时分享他对全球研究及全球化研究的理解与研究。Matthias Middell教授提到,全球研究是涵盖社会方方面面,多角度的课题,要学会多视角多维度去观察思考及研究。例如全球化研究,视角可以涵盖食物全球化、人口全球化以及移民带来的文化融合、投资全球化等;各国对于全球化的定义及理解也基于国情而不同,美国、中国及德国等国均有各自的全球化理论。随后全球与欧洲研究学院 Stephan Kaschner老师介绍了学院情况及全球研究专业的课程设置。全球研究中心Karsten教授则向莱比锡大学师生们介绍汕头大学、全球研究中心及全球研究与境外实践创新班的基本情况,双方并就“全球研究”的学科建设进行深入交流。
在五天的交流学习中,莱比锡大学全球与欧洲研究学院三名研究生Simon Watmough、Michaela Boehme以及中国留学生陈逸展示了各自的全球研究成果,涉及政策制定、农业投资与全球化、文化融合等。同时,创新班学生根据出访前进行的小组研究及讨论,分为5个小组分别就德国食品、啤酒、社交媒体、当代人婚姻观、孔子学院5个与全球研究相关联的主题进行展示,介绍初步研究结论、后续实地调研方向及思路等。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积极提问,获益匪浅。在莱比锡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创新班学生前往莱比锡孔子学院进行交流。莱比锡孔子学院执行院长托马斯洛丁介绍当地孔子学院的发展历史、汉语及文化课程类型及近年来举办的中国主题活动。以孔子学院为主题的研究小组则借此机会展开了调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这是学生们第一次真正了解孔子学院的实际运作,以及如何通过发挥孔子学院的媒介作用,通过汉语的传播教学,向当地人民以及德国人民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
此次活动还包括前往德累斯顿Hygiene Museum,柏林咖喱香肠博物馆,以摄影日志的形式展开调研。5个小组成员还分头在莱比锡、柏林的街头进行随机采访,同时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来完成各自小组的调研,收集数据素材。
此次德国调研学习,对于创新班师生们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在于对于大部分成员来说,这是第一次在国外高校师生面前展示研究成果及用英语进行全程沟通;同时作为创新班学生,他们需要展示出自己的全球研究成果,展现汕大学子创新班学子的风范,并接受这些专家们的提问。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从学期伊始到离开德国,同学们一直积极准备。此次德国之行对于创新班来说更是一次机遇。首先,它推进了同学们对全球研究的认识。全球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多角度研究,尤其在思维层面,需要建立起一个多角度的思维模式,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其次,它加深了同学们对全球研究课程学习体系的理解。最后,通过实地调研及采访,同学们不仅有效地锻炼了英语沟通和表达能力,也了解到如何利用调研、采访、摄影日志等形式服务于自己的项目研究。文学院全球研究中心则进一步加深了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全球与欧洲研究学院的合作,并期待后续在全球研究研讨会、专家讲座、学生互访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交流。
目前,同学们正在秋季学期的课堂上进一步梳理理论框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完成相应主题的学习成果。届时将进行项目汇报,敬请关注。
(文学院) 文 刘丹凝 林泽鑫 责编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