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高水平人才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姜虹校长
Thu May 17 16:26:15 CST 2018

 

近日,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教授接受中国教育在线《大学校长访谈录》专访,全文转载如下:

 

【而立之年的汕大风华正茂】

 

Q: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汕头大学,那么作为 "80后"的汕头大学,您觉得在她身上有着怎样的特质?

 

A:汕头大学成立于1981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一所高校。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她身上自然就有着改革开放的基因,这是汕大有别于国内其它高校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所以我认为,改革创新的精神是汕头大学的第一个特质。

 

1986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李嘉诚先生的时候说过,希望汕头大学"能够办得更开放一些","可以聘请外国教授来任教"。多年来,汕头大学把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作为努力目标,可以说,国际化是汕头大学另外一个特质,这不论是在教育理念、教师队伍的结构,还是为学生提供到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等方面都能得到体现。

 

另外,正值而立之年的汕头大学风华正茂,是一个充满活力、随时在迎接变化的一所学校,在不断适应新变化和引领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在不断地发展。

 

【新工科】

 

 

Q:日前,教育部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中,学校有多个项目入选。请问,接下来学校将会如何推进实施呢?以及"新工科"背景下,对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方面有哪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A:汕头大学是国家新工科建设的四个牵头协调单位之一,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在新工科建设中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本次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首批入选的新工科项目中,汕头大学负责和参与了全国多个项目,广泛联合各高校积极探索新工科,彰显了汕头大学在工程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体现了国内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对汕头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认可。

 

新工科建设应对的是国家产业转型、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大背景,对工科学生培养模式、学科交叉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工科针对的是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这些新行业和业态的出现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工程人才培养和工科专业进行改造。理工科是汕头大学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接下来将围绕几个方面开展新工科建设:一是在高水平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上,除了要争取一流的生源,另外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也要有全面的提高,特别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能力,也就是汕头大学正在实施的整合思维教育,有进一步的水平提升。二是在开设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的见习实习机会上,要向先进制造业靠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先进制造业中去。目前学校搭建了很多平台,比如教育部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学科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还有我们最近在积极参与的省级实验室的建设,这些平台的建设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新工科一定是多学科交叉,汕头大学正在对现有的学科进行整合,发挥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特点,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引进国际一流的新工科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汕头大学刚刚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今年开始招生。有别于传统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它是在学校现有的三个一级学科平台上发展而来的,把生物、工学、医学,还有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另一个特色是引进和借鉴世界一流的密西根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实行全英教学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有去海外名校交流学习和实习的机会。

 

新工科的发展是汕头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汕头大学的医科、理科、工科、商科都是按高水平的目标来建设的,新工科夯实了学科平台的实力和基础,研究方向上与国际一流大学实现更加紧密的对接,希望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有新突破,取得标志性的教学科研成果。汕头大学已经具备了采用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柔性人才引进的方式去冲击一流高水平学科和成果的经验做法,比如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管轶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就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接下来,学校将在多学科和跨学科融合发展,在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传统机械专业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新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方面,探索和实践新时代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深化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汕头大学更多的智慧。

 

 

【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Q:汕头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试验田"。请问,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都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A:汕头大学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成绩是可圈可点的,曾经被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评价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这是对学校坚持不断改革探索的高度肯定。

 

在教育理念上,坚持"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高水平人才。我认为,高水平人才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备批判性思维并不断创新,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具有家国情怀。正如李嘉诚先生提出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希望学生在追求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要将"小我"融入"大我",即只有将个体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自我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升华和体现。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汕头大学开设了整合思维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他们在未来长久的职业发展中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除了前面提到的工程教育改革,汕头大学的医学系统整合新模式也广受关注,全英班学生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LE-Step 1)通过率在93%以上,达到美国医学院校的平均水平。2008年开始书院制的育人模式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内有上百所院校来参观和学习;实施国际基准学分制改革,和国际一流高等教育模式对接;实施英语提升计划,汕头大学学生雅思考试的平均成绩在广东省高等院校中排名第2位,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排名第21位,其中口语单项成绩广东排名第1位;开展户外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今年初4名汕大女生划船挑战横渡大西洋,并一举打破多项世界记录。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汕头大学从2002年起实行"阳光财务",聘请国际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鉴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外,2005年起实行ISO质量与环境认证,2006年起实行年薪制改革,这些改革举措都领先于国内其它高校。

 

当然,改革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汕头大学的改革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成功的,但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有价值的,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对其它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下一步的着力点】

 

 

Q:人们说"在汕大,改革是常态"。自您去年4月履新至今,恰满一年。您认为,汕大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将会落在哪里?为什么呢?

 

A: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方位、新思想、新征程赋予了高等教育新坐标、新依据、新使命。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对学校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进行科学的总结和认真的梳理、思考,提出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的深化改革方案。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是不会变的,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践,推进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上新台阶,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正如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所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站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在思想理念、任务举措、方法路径等方面及时跟进,以新时代视野审视工作,以新时代步伐带动工作,将管理机制、育人模式、国际化的改革整体、系统、协调推进,更加自觉地为建成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我想,汕头大学会永远保持勇立潮头的姿态和攻艰克难的勇气,将改革进行到底。

 

【服务地方发展】

 

 

Q:学校与经济特区同年设立,一个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一个为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突破之路。那么在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服务区域有着怎样的定位?

 

A:汕头大学虽然地处汕头,但也是广东的大学、中国的大学、世界的大学,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国际视野,不断探索学校的发展道路。目标可以很高远,路是要靠一步步走出来的。作为粤东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为地方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对汕头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文化品味的提升、文明城市的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等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对珠三角地区,汕头市在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化、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汕头大学更好地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
  

 

目前,汕头大学正在与汕头市积极筹划省实验室建设,对应粤东地区的产业特点,重点发展化学化工应用基础研究、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海洋材料等,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化。在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战略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路子,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和科研创新重要平台,包括汕头市"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汕头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汕头市质量发展科学研究院、汕头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汕头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中心等。充分发挥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的作用,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好海洋科学研究院,利用汕头沿海的地缘优势,在发展海洋经济上有所作为。
  

 

另外,汕头是潮汕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汕头大学将进一步加强潮汕文化研究,进一步丰富潮汕文化的内涵,提升潮汕文化的生命力,为扩大潮汕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和影响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

 

 

Q:创新可谓是学校和特区共有的属性,请问学校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A:汕头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建设,我们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生创业园先后被科技部、教育厅、人社厅、省经信委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学生创业园面积为2500多平方米,根据学生创业项目领域特点,分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区域。目前,已经成功孵化37家企业,企业已经获风险投资6000多万元,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学校更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汕头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并结合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高科技研究院与大学科技园的运作,逐步形成国际化科技创业特色。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Q:学校立足汕头这个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那么学校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

 

A:汕头1860年开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在经济贸易往来担任重要角色,同时拥有良好的深水港等自然条件,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汕头大学也在积极开展工作,除了刚才提到的汕头市"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我们还积极加入国家"一带一路"金融联盟和产业联盟,借助更高的平台谋求有所作为,目前已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经济发展搭建了很多平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潮汕人遍布全世界各地,作为潮汕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我们要为海外潮人的后代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潮汕文化提供寻根的平台和机会,体现"一带一路"提出的"五通"愿景,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关于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方面,我认为,首先是人才。当前,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学校在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短板,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长远考虑谋划新时期的人才工作,破解发展难题,目前学校正在通过"卓越人才计划"等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就是如何把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与国家战略紧密对接,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打造高端智库,以提供我们的思想和智慧。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摄影/曾建平      编辑/新闻中心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