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汕头大学校友简讯 2018年第5期
Fri May 25 16:34:10 CST 2018
汕头大学校友简讯 2018年第5期
 
 

 母校要闻

  • 高水平人才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姜虹校长
  • 汕头大学喜获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创历史最好成绩

 校友动态

  • 汕大党委书记、校长姜虹会见部分深圳校友代表
  • 老情怀,新未来--78级校友入学40年母校团聚
  • 汕头大学应用数学专业首届学生回家
  • 汕大MBA校友会举行2018年年会——“功在商道,心达寰宇”

 活动预告

  • 关于组织校友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的通知
 

 母校要闻

高水平人才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姜虹校长

近日,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教授接受中国教育在线《大学校长访谈录》专访,全文转载如下:

【而立之年的汕大风华正茂】

Q: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汕头大学,那么作为 "80后"的汕头大学,您觉得在她身上有着怎样的特质?

A:汕头大学成立于1981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一所高校。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她身上自然就有着改革开放的基因,这是汕大有别于国内其它高校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所以我认为,改革创新的精神是汕头大学的第一个特质。

1986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李嘉诚先生的时候说过,希望汕头大学"能够办得更开放一些","可以聘请外国教授来任教"。多年来,汕头大学把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作为努力目标,可以说,国际化是汕头大学另外一个特质,这不论是在教育理念、教师队伍的结构,还是为学生提供到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等方面都能得到体现。

另外,正值而立之年的汕头大学风华正茂,是一个充满活力、随时在迎接变化的一所学校,在不断适应新变化和引领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在不断地发展。

【新工科】

Q:日前,教育部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中,学校有多个项目入选。请问,接下来学校将会如何推进实施呢?以及"新工科"背景下,对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方面有哪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A:汕头大学是国家新工科建设的四个牵头协调单位之一,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在新工科建设中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本次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首批入选的新工科项目中,汕头大学负责和参与了全国多个项目,广泛联合各高校积极探索新工科,彰显了汕头大学在工程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体现了国内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对汕头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认可。

新工科建设应对的是国家产业转型、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大背景,对工科学生培养模式、学科交叉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工科针对的是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这些新行业和业态的出现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工程人才培养和工科专业进行改造。理工科是汕头大学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接下来将围绕几个方面开展新工科建设:一是在高水平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上,除了要争取一流的生源,另外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也要有全面的提高,特别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能力,也就是汕头大学正在实施的整合思维教育,有进一步的水平提升。二是在开设的课程、为学生提供的见习实习机会上,要向先进制造业靠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先进制造业中去。目前学校搭建了很多平台,比如教育部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学科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还有我们最近在积极参与的省级实验室的建设,这些平台的建设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新工科一定是多学科交叉,汕头大学正在对现有的学科进行整合,发挥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特点,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引进国际一流的新工科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汕头大学刚刚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今年开始招生。有别于传统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它是在学校现有的三个一级学科平台上发展而来的,把生物、工学、医学,还有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另一个特色是引进和借鉴世界一流的密西根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实行全英教学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有去海外名校交流学习和实习的机会。

新工科的发展是汕头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汕头大学的医科、理科、工科、商科都是按高水平的目标来建设的,新工科夯实了学科平台的实力和基础,研究方向上与国际一流大学实现更加紧密的对接,希望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有新突破,取得标志性的教学科研成果。汕头大学已经具备了采用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柔性人才引进的方式去冲击一流高水平学科和成果的经验做法,比如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管轶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就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接下来,学校将在多学科和跨学科融合发展,在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传统机械专业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新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方面,探索和实践新时代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深化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汕头大学更多的智慧。

【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Q:汕头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试验田"。请问,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都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A:汕头大学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成绩是可圈可点的,曾经被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评价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这是对学校坚持不断改革探索的高度肯定。

在教育理念上,坚持"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高水平人才。我认为,高水平人才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备批判性思维并不断创新,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具有家国情怀。正如李嘉诚先生提出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希望学生在追求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要将"小我"融入"大我",即只有将个体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自我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升华和体现。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汕头大学开设了整合思维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他们在未来长久的职业发展中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除了前面提到的工程教育改革,汕头大学的医学系统整合新模式也广受关注,全英班学生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LE-Step 1)通过率在93%以上,达到美国医学院校的平均水平。2008年开始书院制的育人模式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内有上百所院校来参观和学习;实施国际基准学分制改革,和国际一流高等教育模式对接;实施英语提升计划,汕头大学学生雅思考试的平均成绩在广东省高等院校中排名第2位,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排名第21位,其中口语单项成绩广东排名第1位;开展户外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今年初4名汕大女生划船挑战横渡大西洋,并一举打破多项世界记录。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汕头大学从2002年起实行"阳光财务",聘请国际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鉴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外,2005年起实行ISO质量与环境认证,2006年起实行年薪制改革,这些改革举措都领先于国内其它高校。

当然,改革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汕头大学的改革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成功的,但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有价值的,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对其它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下一步的着力点】

Q:人们说"在汕大,改革是常态"。自您去年4月履新至今,恰满一年。您认为,汕大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将会落在哪里?为什么呢?

A: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方位、新思想、新征程赋予了高等教育新坐标、新依据、新使命。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对学校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进行科学的总结和认真的梳理、思考,提出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的深化改革方案。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是不会变的,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践,推进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上新台阶,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正如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所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站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在思想理念、任务举措、方法路径等方面及时跟进,以新时代视野审视工作,以新时代步伐带动工作,将管理机制、育人模式、国际化的改革整体、系统、协调推进,更加自觉地为建成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我想,汕头大学会永远保持勇立潮头的姿态和攻艰克难的勇气,将改革进行到底。

【服务地方发展】

Q:学校与经济特区同年设立,一个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一个为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突破之路。那么在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服务区域有着怎样的定位?

A:汕头大学虽然地处汕头,但也是广东的大学、中国的大学、世界的大学,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国际视野,不断探索学校的发展道路。目标可以很高远,路是要靠一步步走出来的。作为粤东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为地方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对汕头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文化品味的提升、文明城市的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等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对珠三角地区,汕头市在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化、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汕头大学更好地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  

目前,汕头大学正在与汕头市积极筹划省实验室建设,对应粤东地区的产业特点,重点发展化学化工应用基础研究、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海洋材料等,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化。在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战略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路子,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和科研创新重要平台,包括汕头市"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汕头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汕头市质量发展科学研究院、汕头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汕头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中心等。充分发挥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的作用,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好海洋科学研究院,利用汕头沿海的地缘优势,在发展海洋经济上有所作为。  

另外,汕头是潮汕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汕头大学将进一步加强潮汕文化研究,进一步丰富潮汕文化的内涵,提升潮汕文化的生命力,为扩大潮汕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和影响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

Q:创新可谓是学校和特区共有的属性,请问学校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A:汕头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建设,我们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生创业园先后被科技部、教育厅、人社厅、省经信委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学生创业园面积为2500多平方米,根据学生创业项目领域特点,分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区域。目前,已经成功孵化37家企业,企业已经获风险投资6000多万元,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学校更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汕头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并结合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高科技研究院与大学科技园的运作,逐步形成国际化科技创业特色。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Q:学校立足汕头这个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那么学校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

A:汕头1860年开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在经济贸易往来担任重要角色,同时拥有良好的深水港等自然条件,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汕头大学也在积极开展工作,除了刚才提到的汕头市"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我们还积极加入国家"一带一路"金融联盟和产业联盟,借助更高的平台谋求有所作为,目前已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经济发展搭建了很多平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潮汕人遍布全世界各地,作为潮汕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我们要为海外潮人的后代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潮汕文化提供寻根的平台和机会,体现"一带一路"提出的"五通"愿景,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关于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方面,我认为,首先是人才。当前,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学校在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短板,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长远考虑谋划新时期的人才工作,破解发展难题,目前学校正在通过"卓越人才计划"等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就是如何把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与国家战略紧密对接,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打造高端智库,以提供我们的思想和智慧。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汕头大学喜获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创历史最好成绩

近日,2017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揭晓,汕头大学限额申报的14项成果中,共8项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整体获奖率为57%,其中一等奖获奖率为43%,在全省高校中仅次于中山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并列第二。获奖结果创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是顾佩华、李茂国、陈雪峰、陆国栋、赵永生、何建新、张春良的《工程教育新范式的探索与实践》;蔡映辉、江松琦、焦中铎、张孜、沈少龙、谢旭辉、刘祥玲、朱跃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制改革与实践》;温小波、蔡映辉、刘祥玲、林鹏、宋小保、杜虹、闫志刚、韩然的《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边军辉、林常敏、杨苗、曾旸、范冠华、杨棉华、黄展勤、陈海滨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创新--以HEART为核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郑少燕、陈茂怀、杨棉华、邱秀华、张忠芳、龙廷、谢健平、蔡琮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精品教育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陆小华、郑慕强、赵无名、喻洪、陈小红、王雨函、龙月娥、刘祥玲《课内外、多层次、全方位:整合思维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二等奖的是蔡映辉、刘祥玲、姚溱、孙泽伟、刘敏泉、罗列、王润、吴锳凡的《服务•学习•责任:公益类课程立德树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林丹明、喻洪、陈文滨、林兵峰、刘敏泉的《本科四年全程住宿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工程教育、学分制改革、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医学教育、整合思维教育、公益课程以及书院制育人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高校的关注与认可。

本次省级教学成果奖励所取得的成绩是学校长期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也是对我校过去八年坚持自主办学综合改革的效果检验。在评选阶段,学校注重遴选特色鲜明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强的成果参与申报;在申报阶段,教学管理服务中心精心组织校外专家开展了申报的培训辅导;各项目注重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认真总结,凝练特色。

在本届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我校获得了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名额。结合省级一等奖成果的排序,在进一步完善、整合的基础上,我校推荐了工程教育、学分制与OBE、医学人文教育和整合思维等4项成果参加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

 

来源: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校友动态

汕大党委书记、校长姜虹会见部分深圳校友代表

5月6日,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赴深圳调研,参观考察了长江商学院、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深圳代表机构,并于当天下午会见了深圳汕大校友会的部分代表。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朱伦,汕大医学院深圳校友会会长王廷哲,汕大商界校友联合会会长林泽练、监事长陈晓阳、副会长洪亚妮、常务理事邱少腾以及汕大艺术学院深圳旧生会会长陈厚夫等出席并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姜虹书记感谢广大校友一直以来对母校建设和发展给予的支持和贡献,并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的近期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

首先,姜书记就学校学科建设做了简要介绍。她说,汕头大学自成立至今已走过了37年的历程。2012年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教育部三方共建设汕头大学,启动了汕大的“双高建设”。目前,汕大已拥有数学、临床医学、生物3个一级学科,7-8个二级学科,全校上下正积极投入国家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广东省准备建立四个重点实验室,就有一个设在粤东,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依靠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学院的力量,汕大也积极准备通过实验的建设,重新整合资源,以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

接着,姜书记就学校产学研工作做了介绍和展望。她指出,汕大在这一轮新的建设中,应冲击更高的目标,引进高水平人才,靠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建设吸引更多一流的人才。同时汕大也应主动走出去,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接各地产业的发展,做好产学研工作。这方面学校正在抓紧布局,去年在佛山高新区筹划成立汕头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马上就要签约启动。汕头中以创新创业中心已挂牌。接下来,汕大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将筹建,主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做好中国传统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传播工作。同时汕大也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广聚资源加入大湾区经济大发展之中。

最后,姜书记希望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母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加强与母校的交流合作,在深圳的校友会要广泛联系广大深圳校友,凝聚力量,收集资源,主动服务,助力母校的发展。主动参与到学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等工作,为学校及粤东的发展贡献出力量。

 

来源:汕头大学校友办

 

老情怀,新未来--78级校友入学40年母校团聚

阳光明媚、春意正浓,4月30日,来自海内外近170名78级校友齐聚汕头,共庆入学40周年,受到学院执行院长边军辉、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校友办主任陈肃标等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接待,汕大校友办也对此次校友聚会给予大力支持。

30日上午,校友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医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模拟医学中心、汕大体育园、图书馆,信步大学校园,幽美的校园风光、优越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备、独特的人文教育使校友们感慨不已,纷纷表示希望汕医的学子能好好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努力进取,为母校争光。 

当天下午,校友们在校友林种下40棵樱花树,汕头大学徐宗玲校长助理、医学院边军辉执行院长参与培土,并与校友代表罗乐宣、张炯龙一同为“樱花林”揭牌。樱花是希望的象征,40棵樱花树代表78级校友在入学40周年之际,植下他们对母校未来的向往与希冀,也留下了一份对母校的牵挂,一句对汕医学子的祝福,和一道别致的校园风景线。

植树活动结束后,聚会在汕大学术交流楼延续。一段简短温馨的开场视频以泛黄的照片拉开帷幕,温暖记忆。78级代表杜重年(原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校友上台发言,感慨昔日学习、生活的景象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也鼓励同学们不忘初心,不懈努力,为母校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边院长代表母校向校友们致敬,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母校的鼓励、支持与帮助,并向校友们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分享母校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刘小静(原汕尾市副市长)校友代表78级同学向母校赠送纪念品。 

随后,校友代表郑铭豪(西澳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叶曙(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杨惇生(美国内森克兰精神病学研究所终身研究科学家)、江远仕(汕大医学院附二院耳鼻喉科主任)、陈永锋(广东省皮肤医院副院长)、陈俊辉(北大深圳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庄俊汉(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会长)、张炯龙(深圳市是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和罗乐宣(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等9位校友上台接受访谈,回忆当年校园趣事,畅叙各自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访谈结束后,校友们以合唱、独唱、诗朗诵、乐器演奏等文艺节目诉说着师生情、同学谊,表达对母校浓浓的感激之情。

岁月如歌,情怀不老,聚会中校友们忆往昔峥嵘岁月,依然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离别时刻大家难舍难分,共同相约来年再聚! 

 

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

 

汕头大学应用数学专业首届学生回家

2018年4月21日,汕大迎回了毕业30年的84级应用数学专业校友。阔别30年,大家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从各地赶来。聚首母校,畅叙昔日情谊,再睹母校风采。

再相聚  情更浓

21日上午,同学们陆续抵达校园。在青柠茶座,久别的同学欢聚一堂,一边饮茶一边聊着往事和现状。丝毫没有因为时光而变得陌生,反而因为岁月的沉淀,同学情变得更加醇厚。

师生情  一生缘

下午,同学们来到行政楼会议室,参加师生座谈会。此次座谈会出席嘉宾有分管校友工作的校领导校长助理徐宗玲教授、校友办主任朱伦老师、班主任孙奋强老师、陈朝荣老师、詹德潘老师、林小苹老师、林福荣老师。

座谈会上,同学们依次谈了数学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并表达了对母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徐宗玲教授对此表示感动,并指出,期望校友们为了母校的发展,能力所能及地帮助母校,为母校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同学们纷纷表示支持。

朱伦老师对84级数学专业校友返校表示欢迎,他表示30周年聚会对各位校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活动,也将成为很珍贵的回忆。朱伦老师为校友们介绍了近年校友工作开展的情况,同时也鼓励校友们在工作之余要常回汕大看看。

班主任孙奋强老师讲述84年迎新时的有趣故事,勉励同学们继续关心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同学们在谈感想和经历之余,忆起了尘封的往事,也以以前的外号亲昵地称呼着彼此,还有班上的一些趣事……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亲密互动。最后,为每位到场同学分发了“84数学30周年”特制的汕大标识的毕业戒指后,全体师生在凤凰树下合影留念。

抒情歌  燃激情

当天晚上,同学们选择了数首经典歌曲来抒发心中的激动和互相之间的友谊。伴随着《光辉岁月》的悠悠伴奏,同学们放声高歌。那场景,也像汕大校歌《大学问》中所唱:“活出生命的光彩,才无愧于春秋”。

母校美   我骄傲

22日,校友们游览汕大校园,参观医学院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图书馆、真理钟和新体育馆。同学们在医学楼惊叹于人体的精妙、医学的伟大,也赞扬图书馆认真学习的师弟师妹们,更感叹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飞跃式的发展。

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

参观图书馆

参观真理钟

情谊深  再相约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2日中午同学们在汕大鸿泰食堂包厢用餐,大家将离别的不舍寄寓在茶和酒中,期待着下一次见面......

相信这次聚会,能让同学们在联络感情之余,感受到母校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让校友之间更有凝聚力,让校友和母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来源:84级应用数学校友

 

汕大MBA校友会举行2018年年会——“功在商道,心达寰宇”

5月12日下午,汕头大学MBA校友会在汕大体育园举行2018年年会。汕头大学校长助理徐宗玲,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朱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副院长龙月娥、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梁强,MBA教育中心企业导师陈小卫、张葵,校外导师陈贤鹰先生,商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校友会会长吴少征、秘书长陈超等应邀出席年会。本次会议由汕头大学MBA校友会主办,约80名校友参加此次盛会,共话汕大心,齐诉师生情。会议由MBA校友会秘书长林冬郁主持。

佘沅青会长致欢迎词

首先,MBA校友会会长佘沅青为本次年会做了开场辞。佘会长表示,校友会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联系校友、宣传母校、整合资源、共同发展”的宗旨,围绕着“服务校友,回馈母校”这样的初衷,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和活动。本次年会选在汕大体育园的举办,能够让各位校友看到母校的新变化,同时,也为大家创造更好的沟通和联系的机会。佘会长表示,校友会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也是学校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希望各位校友加强联系,共谋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也为母校争得更大荣誉。

徐宗玲校长助理致辞

徐宗玲校长助理作为原商学院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看到校友回校共聚一堂十分感慨。她首先感谢了徐二明教授一直以来对汕大MBA的关注与倾注的心血。她希望以本次年会为契机,搭建好校友与学校、校友与校友交流合作的平台,畅叙旧谊,互诉别情,共谋发展。同时,希望大家有空常回家看看,母校会始终关心关注着各位校友的成长和成功。

徐二明院长致辞

徐二明院长一上台就讲了一句潮汕话“自己人”,引得在场校友掌声不断。徐二明教授说,MBA自开办以来,践行着“功在商道,心达寰宇”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自己的教育特色。近几年招生人数稳定增加,生源质量越来越好,这些成就实属不易,离不开在座校友的努力。最后,他表达了对校友的期望与祝福。

朱伦主任致辞

朱伦主任对MBA校友会的发展给予期望与祝福。

林冬郁秘书长主持会议

陈纬源校友分享其对上市公司的分析

纪培鸿学员分享读MBA的感受

随后,MBA校友代表和学员代表分别作了分享。2010级MBA校友陈纬源现任汕头市盛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分享了他对财务模式视角下的上市公司商业分析。2017级MBA学员纪培鸿分享读MBA的感受,汕大MBA为他提供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体系,让他学会了感恩和分享,“一路走来,收获良多”。 

嘉宾致辞结束后,现场循环播放着汕大MBA以往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合集,大家看到身边熟悉的身影,回忆起在校读书期间的点点滴滴。毕业后久违的校友同老师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着以往的趣事,也各自表达了对MBA的深情和愿景。

与会人员合影

 

来源:汕头大学商学院

 

 活动预告

   关于组织校友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的通知

各位校友:

你们好!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广东省教育厅将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校友工作办公室、创业学院等将组织我校校友参加比赛。欢迎符合条件的校友报名参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校友参加初创组与成长组的比赛。

初创组条件: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全国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成长组条件: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5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全国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二、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 “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 “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 “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 “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 “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三、比赛奖励

1、创业学院将推荐优秀参赛企业入驻当地创业园,协助申报各级各类政府资助补贴;

2、校级初赛成绩前20%的企业,创业学院将与企业建立“汕头大学创业学院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3、省赛设置设24个金奖,32个银奖,64个铜奖,在省级比赛中获奖的企业,创业学院将聘任企业负责人(校友)为创业导师。

四、报名方式

有兴趣参加比赛的校友,请在6月1日前,发送邮件至luolie@stu.edu.cn 。邮件名为“报名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邮件内容为“负责人项目+联系方式+项目名称”。届时,创业学院将与参赛项目进行联系,衔接报名和参赛等事宜。

联系人:创业学院 罗老师   联系方式: 0754-86502255 13829611020

附件:

1:《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的通知》(粤教毕函〔2018〕9号)

2:关于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的通知

 

汕头大学创业学院

汕头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2018.5.25

 
制作单位:汕头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电  话: 0754-86502180  邮 箱: o_xyh@stu.edu.cn
网  址: http://xyh.stu.edu.cn  订阅号: stualumni
地  址: 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243号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