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88届美术师范班毕业30周年聚会
三十年前的大学生活,在儿女们看来是多么遥远,而于我们大多数同学的心中,在学时的情景和趣事记忆犹新。因为这三十年里,当年的人和当年的事,时常会不自觉地浮现于眼前。
当班长陈启胜在微信群里提议,于今年“五一”期间,组织一次毕业三十年聚会时,同学们踊跃附和。特别是那些毕业至今未曾见面的帅男美女们,在新加入的微信群里更是欢呼雀跃。 聚会的地点选择在广东惠州,因为我们班里有几位热情而诚恳的同学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他们把博罗县罗浮山一带的风景描绘得比他们自己感受到的要美得多。提前踩点、定房订餐、安排活动内容和行程……这份热情和辛苦不亚于“申奥”,同学情就是这样表达的!
2018年4月29日上午,“各路人马”从祖国各地赶往惠州博罗县罗浮山。大家听从班长安排,自驾车的同学就近拼载,在微信群里保持紧密联系,“出发啦!”、“注意安全,一路顺风”、“你们到哪儿了?”……微信群里,一路风光美景照片不断,有同学还不时发上两句幽默,引得一路笑声。“我第一个到达啦!”,我们能从这简单的几个字中感觉到他的激动和兴奋,大家陆陆续续在中午前后汇齐于罗浮山风景区清水湖农家乐山庄。
一见面,尖叫、拥抱、捶、打、掐、捏,欢乐的笑声毫无秩序。一句“伊一点都没变”、“你越来越漂亮”虽不真实,却是格外亲切。即使岁月已令许多人变得“面目全非”,只能从神态和气韵上来辨认。多了份稳重却少了当年的青涩和腼腆,一开口,还是那声音,还是那带着乡音的腔调。互询工作、关心子女、谈论专业、调侃在校时的囧人囧事,说说汕头大学门口大排档牛肉粿条的美味,回忆绘画课的轻松、理论课的紧张、校运会的精彩。还有日月湖落日余晖下恋人的剪影以及晚饭后散步于后山,画眉归巢尖利的相呼之声。
班长颇费心思,提前一个月自己就悄悄地定制了一批杯子,准备送给同学们留作纪念,每个杯子都刻上同学各自的名字,还确定并公布了聚会行程表。其中细节和对景点的精彩描述,比专业旅行社更胜一筹,其目的也有吸引更多同学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前来相聚之意。但当所有人都聚齐这幽谷美景之中时,皆无暇去欣赏和赞叹,“浓郁香醇”的同学情已让大家陶醉。
晚饭前,有同学提议到附近的“黄龙观”走走,于是三三两两边走边聊仍话题不断。阴天的傍晚只有清风不见晚霞,山路曲折、苍松夹道,走过两座古朴牌楼,见眼前一道观,清幽肃穆,亭台殿堂,依山筑建。拾阶而上,桂花芬香扑鼻;绕殿慢行,青松盆景千姿百态,修剪得枝叶寥寥,棵棵仙风道骨。再往后走,池塘新荷初冒绿芽,几条墨色小鱼悠游其中,一切都如此简朴清净。没有其他游人,也未见一、二道士。
我们在三师殿正面平台边缘,凭栏远眺,空气舒心、视野开阔,东江田畴尽赏。大家自然而然不再说话,享受片刻宁静,直至山气渐冷、山色迷蒙,都才觉得饿了,便吃饭去。
聚会的精彩片段在于晚上,两间雅室,一间铺纸倒墨,施展画艺;一间唱歌伴舞、尽显风华。更喜的是,从湖北武当山脚下赶来的陈志民同学,恰逢当天生日,大家举杯同唱生日歌、喝酒切蛋糕,又蹦又跳,忘却了都已是到了爷爷奶奶的年龄了。中午初见时眼前近乎陌生的面孔,这时已然回到三十年前的你、我、他,若再回忆旧时之事,形象便是眼前人了。
第二天早餐之前,同学们趁着晨光拍合影,熙熙攘攘,惊扰了山水的好梦。客栈前面小溪里的蝌蚪已经醒来,而稻田间青蛙昨夜也唱累了,丝毫不露声色,只有鸟儿在聊天,而就是这些鸟儿的叫声,提醒彻夜长谈的老同学:天亮了!他们在凌晨三、四点才互道晚安,但面对镜头,竟然都如此精神气十足。
上午按照行程安排,游览了罗浮山风景区。由于节日游人甚多,破坏了景色之美,好在大家的心思都不在风景之中,也不在导游的说辞里。一路缓缓行来、说说笑笑,到了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家更关注的是馆里陈列着大量纪念性、叙事性的油画作品,它们讲述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夺得胜利的光辉历程。由于每幅画作者不同,故表现形式和手法各异,但都感人肺腑,紧扣心弦。多少人感叹:“现在和谐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啊!”而留给我们艺术工作者深思的,是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去表达除了视觉美之外的这种情怀。
进入罗浮山百草油展馆参观,大家关注的不是百草油,而是墙上用心装裱的镜框里那草药标本。各种植物自然形态生动、线条优美、装饰性形式感强,从事版画教学的同学说大受启发、画国画的同学说触碰到创作灵感……
在没有举杯同饮的午餐中互道珍重,也未曾含泪惜别。因为有随时可以联系的微信和电话号码,天涯咫尺,所以,归途仍是一路欢歌!
正是:
罗浮山色好,同学情更浓。
此会生平乐,相期他日逢。
文字:郑子非
图片:88届美术师范班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