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汕大国际眼科中心张铭志教授荣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Mon Mar 05 07:11:18 CST 2018

 

近日,张铭志教授凭借多年来在眼科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张铭志教授是我国知名眼科教授,也是中国首批白内障眼科女专家之一,白内障专业国内专家TOP10。2005年,张铭志教授作为人才引进到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和韧性,36年如一日地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作为医疗工作者,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建立起以“授人以渔、助人自助”为核心的三级精准医疗防盲扶持模式,以及创新基层医生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体系,将中心打造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全国独树一帜的规范化培训典范,被基层医生誉为中国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的“黄埔军校”。

 

作为管理者,她雷厉风行、锐意改革,积极探索香港与内地眼科医疗合作管理的创新模式,带领医院在医、教、研、防盲培训等方面全面快速发展,实现与香港同步、与国际接轨。2016年医院获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眼科百强排行榜第27位(单项学术影响力列13位);2017年在全国医院眼科专科排行榜中获得提名;2016-2017年连续两年在华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专科排行第2位。

 

躬耕不辍撒光明

 

“用心去关爱黑暗中生活的人,将医术传承给创造未来的人。”是张铭志教授的座右铭,身为一名眼科女专家,她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细致耐心和精益求精态度,躬耕不辍,不断追求以更精湛的医疗技术防盲治盲,给黑暗中的人带去光明。从事眼科临床专业36年来,张铭志教授共成功实施各类白内障、青光眼及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手术3万多例。张铭志教授技术精湛,福荫的患者下至几月龄幼儿,上至百岁老人,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求医,还有国外患者不远万里来到广东汕头寻医问药。2006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位外籍老人甚至远渡重洋,特意来找张铭志教授做白内障手术,其手术效果被美国同行称赞为一流的技术水平。

 

作为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医疗技术的领头人,张铭志教授带领医院先后开展126项医疗新技术,医疗技术发展与国际同步。医院不仅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7年门急诊量超28.5万人次,年住院量1万多,年手术量2.1万,其中服务汕头市外患者占比超过42%。医疗服务连续十二年实现零医闹、零医疗纠纷、零医疗事故,是备受百姓信任的实实在在的“无红包医院”。

 

树慧滋兰润桃李

 

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传承和不断探索。张铭志教授用实际行动树慧滋兰、授人以渔。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45人,博士研究生8人,她倡导建立白内障手术基层医生培训新模式,以可持续发展方式积极推进防盲扶贫扶持公益事业。

 

张铭志教授秉承防盲治盲工作要以“授人以渔,输血以促造血,助人自助,持续发展”的理念,认为防盲治盲的根本是提升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基层医院培养出根植于当地的医护人员,使贫困患者就地享有适宜的医疗服务,让优质的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扎根,要为基层医院留下不走的医疗队。张铭志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防盲扶持”的观点,坚持要以输入优良的医疗技术,为当地留下不走的医疗技术的方法,让医疗资源贫乏地区白内障患者就地享有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她带领团队探索出一套全新的防盲治盲扶持模式,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实效的基层医生培训及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理论课程授课、动物眼、二维、三维手术录像、模拟眼培训、手术助手、分步手术、独立手术、后续的一对一手术培训等阶段,建立“四个一百”(即100例动物眼培训、100例手术录像观摩、100例三维立体视显微手术培训、100例模拟手术培训)创新规范化培训体系,严格的管理使培训质量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同。中心实行的新型农村可持续发展医疗扶贫项目入选国家卫计委“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中心还开通了覆盖全国20省43个点的远程教育网络,结合系统培训项目先后培养了全国基层医生2516名,独立完成手术量16.7万例,为各地基层医院培养了不走的医疗骨干。

 

技术扶持泽四方

 

2005年起,张铭志教授带领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团队先后承担了《关心是潮流》、《亮睛工程》、《中华健康快车》、《健康快车显微手术培训中心》、《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亮睛工程张万洲白内障手术培训(汕头)中心》、《西藏(拉萨)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中心》和《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蔡司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中心》、《汕头市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基金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救助项目》八大防盲扶贫扶持项目。张铭志教授持之以恒地践行“授人以渔”的奉献精神,无论在偏僻贫困的基层乡村,还是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都时常能看到这位眼科界“铿锵玫瑰”的身影,她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播洒光明。

 

八大防盲扶贫扶持项目涵盖乡镇卫生院、县市级医院、省级三甲医院。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逐渐构建并完善了三级医疗白内障防盲扶贫扶持网络系统。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基层眼科医生培训基地,并荣获“2013年消除白内障盲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张铭志教授是卫生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专家技术指导组委员,2014年获卫计委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和中华医学会“防盲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亚太地区防盲杰出贡献奖(中国唯一代表);探索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眼病医疗工程的研究项目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奖三等奖及汕头市科技奖一等奖。目前,她带领的中心团队扶贫扶持足迹已遍及全国22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119个地区,医疗扶贫白内障手术量累计达到17.7万例,居全国首位。

 

张铭志教授犹如“铿锵玫瑰”,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坚韧的同时也常怀仁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西藏自治区仅有52名眼科医生,迫切需要眼科技术培训。她便组织号召中国女医师眼科志愿者医生与她的团队,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努力克服高原反应,4年11次奔赴西藏自治区,对当地医生进行手把手的带教培训。第一次进藏时她已是花甲之年,但工作干劲和吃苦耐劳精神丝毫不逊年轻人。2014年,张铭志教授膝关节不慎受伤,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仅修养3周后,张铭志教授便顾不上腿伤,前后四次奔赴西藏,义诊、带教、讲课、手术,她坚持一整天高强度的工作回到住处时,腿早已肿胀得疼痛难忍,她咬牙克服高反和腿伤的双重考验,用热水泡一泡腿,第二天依旧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工作。她的身体力行、她的坚毅精神无不影响着身边的年轻医生们,大家深切感受到:帮助别人,是超越生命最有意义的事情!

 

四年来,张铭志教授带领医院团队和中国眼科女医师志愿者先后为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山南、林芝、昌都地区培训了5名可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的医师,同时使藏族医生掌握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填补了该项技术在西藏自治区的空白。培养了可独立诊疗青光眼、斜视及玻璃体视网膜等专业的医生,使他们成为该专业手术的首位藏族医生。西藏自治区的同胞不用走出西藏即可享有优质的眼科服务。与此同时,她将培训活动扩展至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等区地,帮助我国偏远地区眼科医疗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在雪域高原留下不灭的光明。

 

2017年11月18日至29日,张铭志教授更是肩负国家使命,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战略,作为国家级专家带领医疗团队赴巴基斯坦考察援外光明行工作。明知当地可能存在动荡,她仍毅然接受挑战,力所能及地将光明的“种子”带出了国门。带领中国医疗专家团队诊疗当地眼疾患者300多人次,完成了125例眼科手术,并培训了当地的医务人员。再一次肩负使命,为光明出征!

 

严谨治学显匠心

 

张铭志教授始终以“钉子精神”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近五年来,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3项,汕头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参与)1项。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8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2篇,累积影响因子358.22。

 

张铭志教授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为临床提供探索发病机制和治疗思路的理念,对遗传性白内障、青光眼的分子生物学、表型-基因型关联分析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上位效应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还与国际多中心合作在青光眼患者中新确认了一个在7q31的新变异,该发现对于了解基因突变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合作),影响因子36.377。此外,张铭志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的研究,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其手术方法已纳入该疾病的诊疗指南。因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先后获得“亚太眼科学会防盲突出贡献奖”、“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杰出贡献奖”以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务(卫生)管理科研创新奖”、“广东省眼科女医师杰出贡献奖”等荣誉,成为眼科女医师中的佼佼者。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张铭志教授是千千万万女医疗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孜孜不倦,倾注毕生精力默默为眼科医疗事业发展舔砖加瓦。她用无影灯下的一生“戎马”生涯,生动诠释了大医精诚、仁医匠心,亦如空谷幽兰香泽四方!

(国际眼科中心)责编 吴斌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