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爱生活,爱会计,爱学术 ——访2005级硕士毕业生宋顺林
Sun Jul 17 00:30:39 CST 2016

扎实基础,实现从无知到知无的跨越

回眸本科到博士的时光,宋顺林将这几年概括为三个阶段:本科阶段“无知”、硕士阶段“不知自己无知”、博士阶段“知自己无知”。宋顺林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说,最有价值的是怎么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

选择硕士,宋顺林笑称自己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毕竟本科学校不顶尖,自身竞争力不够,希望能换一个专业。在读硕的过程中,宋顺林却慢慢发现了自己对学术的兴趣。研究取得成果也极大地鼓励了宋顺林,让他在学术领域有了更多自信。

回忆起在汕大的三年时光,除了波光粼粼的水与环绕翠绿的山,宋顺林感叹这是做学问的好地方。05年宋顺林初到汕大,当时中国的学术界正在发生变化,汕大在变革中起步较早,而且注重学术培养,对于学术训练投入很大,培养出不少学术界的人才。“那几年我的感想是培养需要差异化,要有特色。一旦我们重视了这些东西,就能比别人突出。”“差异化”的想法也一直伴随着宋顺林的职业规划。

与之前不同,选择读博则是“纯学术追求”。从对学术毫无了解,到立志做纯粹的研究,宋顺林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舞象之年他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将学术进行到底,只是日积月累中,自己的学术追求和学术兴趣也慢慢被培养起来,不断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最终从学士到副教授也算水到渠成。

 

理性选择,在不完美中靠近完美

在大多数人眼中,宋顺林一路顺风顺水,他把这些所谓“顺利”归结于自己在关键时刻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回过头看,我觉得人生的选择很重要,甚至比努力更重要。”宋顺林感慨道。对于选择,宋顺林同样有自己的体会:“怎么选?我有两点经验,一是符合自己的兴趣,二是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经济学术语,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相对优势。也就是:A可能总体上优秀于B,但在某一点上B可以牺牲更少并且做得比A更好,那么B就在这一点上具备了比较优势。

做一件事情时充满兴趣,必定也满怀热情,但如果比较优势弱,就不适合作为长久的打算了。好比一个人狂热地喜爱篮球,但是身高不过175cm,便显然不适合当篮球运动员。“兴趣”与“比较优势”两者兼有最好,如果没有就要做出权衡。

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或是比较优势?宋顺林提供了几种方法:“一个是交流,二是实践,最后一个是接受信息。”和有经验的人交流,在交谈中擦出思维的火花能帮助自己发现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实践意味着多给自己机会接触与体验,在过程中看看自己行不行、喜不喜欢。接受信息则是说要多看书、浏览新闻资讯,知古今、知天下而知自我。

也并非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做出最完美的选择,人生岔路口很多,选择无分对错,关键是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尽力把握好自己的规划。成为一个有水平的人——这个过程是连续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方面的追求并努力。宋顺林认真地说:“我再努力可能都比不上那些有天赋的人,但是我朝一个方向努力了,我会比过去的自己厉害。”天赋无法改变,不可控因素也不值我们去浪费时间,倒不如把可控的因素做好,问心无愧。

 

博采众长,涉猎天下而后知做人

“我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是没有在就读本科时多花时间去积累文化基础。”宋顺林抿了一口茶说。

一般来说,国外本科进行通识教育,打好基础,专业并没有分得很清楚;硕士阶段进行专业教育,对既有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博士则以研究为主,在知识的基础上生产新的知识。有些人急于在本科阶段对所学专业有所突破,然而放眼一生,通识教育完全不浪费时间。

通识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便是博览群书。宋顺林认为,书无非两种类型:有趣的书与有用的书。短期来说专业的书籍会比较有用,长期来看经典是最有用的。至于看什么经典,取决于个人兴趣与精力。

曾经有人问易中天“怎么读书”,易中天答道“你爱看什么书看什么书”。这回答看似随意,其实已经道破天机。宋顺林也认为,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但如果只对言情小说、网络小说感兴趣的话,就要考虑换个方向了。当发现书的“有用性”,更容易培养起阅读兴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他既有用又有趣。如果一直读不下去,不是书的问题,倒可能是个人的问题啦。”

除了专业相关的基础书籍,事业步入正轨的宋顺林对国学和哲学更是感到“相见恨晚”。“我从哲学中推导出人生的主旋律是感恩,你一定会面对某个问题,但是恐惧没有意义,你只有去感恩,你们会过得更好。”

宋顺林感慨道,哲学史上门派众多,有些说法不一定正确,但推导过程却都颇值玩味。当参与其中推敲一二时,我们有权利去思考,去接受,去怀疑,并最终在那些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内化出自己的品质。

阅读之于宋顺林,除了帮助他换一种表达方法,更好地锻炼逻辑思维外,最重要的是他在哲学的世界里能够找到自己的慰藉。“对个人来说,要找到一个东西,帮助你了解自身的价值是什么。人要有自己的慰藉。科学解决不了,能通过慢慢接触、摸索宗教哲学解决。不然做很多事情都会失去意义”。

 

躬行实践,分清炒股与理财

若说阅读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内修,那么炒股等火爆的理财方式便是外治了。

“我的学生有不少人最近炒股亏了钱。”宋顺林摇摇头苦笑道。宋顺林是支持炒股的,尽管他在读硕士时曾经将上万奖学金炒得血本无归。“我是支持大学生炒股的,但是我不觉得那叫炒股,应该叫理财。”散户炒股总是带有赌博性质,理财则是一种结合知识和研究得出的规划,相比之下便理性多了。

“很多不懂理财的人,炒股就是要高收益。正确的理财是保本增值,有稳定的增长。”尽管支持大学生理财,宋顺林还是不放心地强调“因人而异”,毕竟赔了钱又赔了学业的例子并不少见,关键还在于自己的自控能力。对于修读金融、经济类的学生,宋顺林还是建议应该提前了解一些实操技能,不能光有理论知识。

无论如何,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要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尽量发挥积极的一面,做到既巩固财务知识,又不亏钱的双赢局面。“就看个人如何把控了。”宋顺林意味深长地说。

智者有言: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宋顺林正是学术界的弄潮儿,怀揣着“当好老师”的目标,乘风破浪之时感触更深:“任何东西都是有积累、有技巧的。关键是有没有这方面的追求。我再努力可能都比不上异禀之人,但是我朝一个方向努力,比过去的自己厉害,离目标也就更近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么一说,茶正好喝完了。

“从商从政,学术界大概是最不拼爹的一条路了。”宋顺林说着,一边泡起了一壶花茶。

宋顺林是湖南人,本科在一所普通高校拿到了统计学学士,之后“三跨”到了汕头大学攻读管理学。拿到硕士学位的宋顺林并没有立刻投身社会,而是选择到中山大学继续修读博士。功夫不负有心人,而立之年的宋顺林如今在中央财经大学担任副教授,每天乐此不疲地继续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

文/13新闻   刘洁蓉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