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汕头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汕头大学诗歌节”系列活动圆满落幕。本次诗歌节活动以“爱&情”(Love& Dedicatio)为主题,分别以诗歌座谈会、诗歌朗诵会和诗歌沙龙3大形式开展,吸引了来自校内外师生约300人。德国诗人、文学院讲座教授顾彬,文学院讲座教授、驻校诗人杨炼,台湾诗人郑愁予、陈黎、罗智成以及马来西亚诗人张依苹应邀出席本次系列活动。
上午9:30分,诗歌文化座谈会在新行政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文学院杨庆杰副院长致开幕词,顾彬教授主持。座谈会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由主持人围绕诗歌本质、诗歌翻译和诗歌交流等问题依次向诗人提问,诗人逐一解答。张依苹认为诗歌最大特点是个性化,区别于小说的大众化特点。陈黎指出,诗歌翻译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问题,尽管语言形式不同,但内核一致,可谓触类旁通。杨炼则认为,中文以外的诗歌属于“他者”,诗人属于“主动的他者”,这个“他者”需要从历史民族深处去回答生存与现实问题。至于诗歌交流的问题,郑愁予认为,人不一定关心诗,但诗一定关心人,写诗是一个对自我灵魂反复拷问的过程;张依苹则认为当代台湾诗歌有逐渐回流的现象;罗智成谈到,诗人具有某种同质性,所谓大陆与台湾的诗歌,只是语境的区别。
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热门话题。下午3点的图书馆演讲厅,在香港知名艺术家麦安女士布置的非常炫酷富有诗意的光影中,代表不同年代的老中青知名诗人、校园诗人用他们的诗,声情并茂为近300名师生演绎。
2012年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获得者、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学院讲座教授兼驻校诗人杨炼先生首先献上他的《夏季的唯一港口——给友友》、《水乐梅瓶》、《水薄荷传》、《大海,安魂曲,首次,也是再次》。在现场聆听的友友老师,看似很平静的评价“有水平的诗歌节”里到底隐去多少内心澎湃的激情呢?但我知道后面几束鲜花必定是送给极具声音魅力的先生的。
太平洋诗歌节策划人、台湾知名诗人陈黎的《小宇宙》紧接着引爆现场,《一首因爱困在输入时按错键的情诗》、《滑翔练习——用瓦烈赫主题》、《舌头》、《夜间鱼》、《八方》、《迷蝶记》、《被忘录》也让现场师生真切感受“当今中文诗界最能创新且令人惊喜的诗人”文本创新与蓬勃的实验精神。
被誉为“微宇宙中的教皇”的罗智成温和地向大家倾诉着自己的《梦中拖鞋》,用一个梦境表达诗人的忧虑或自豪的情愫,乃至对一段爱的憧憬。紧接着《我》、《你》、《洛神》等等则从不同角度描述“幻觉型情人”的形象面貌。《地球之岛》(10首)以独特的语法和惊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文学盛境,拓展了爱的认知层面,同时也把罗智成拉回到一贯的“艰深的美学”诗人形象。
爱&情的诉说,怎么能够没有女诗人呢?来自马来西亚的张依苹带着她的《新山鬼》、《在德黑兰读懂爱经》、《佛教的天使》、《来自马尔他......》、《放牧的草场》、《流水》和《模拟吉他》款款而来。
“浪子诗人”郑愁予的《当撞响和平之钟到八百二十三声》、《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厝骨塔》、《佛芒特日记》、《山鬼》、《昙花》展示着诗人的大爱情怀以及其优美、潇洒、富有抒情的诗歌风格。
文学院讲座教授顾彬用他一贯低沉的声音朗诵自己的新作《汕头山下的逻辑》,并说无论什么时候,汕头都是他的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有着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
随后,汕头大学师生20人也为大家朗诵自己的诗歌。历时4个小时的朗诵在阵阵掌声中落幕。
晚上8点,“诗歌沙龙”在校工会举行。先由副院长杨庆杰主持提问与采访环节,共提了3个代表性问题:对你诗歌生涯中影响最大的中文诗人有谁?如何把现实与人生中的情爱代入到诗歌创作中?对于热爱诗歌的青年诗友们,你特别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随后由5位中文系硕士生朗诵诗歌并向嘉宾诗人提问,嘉宾诗人进行逐一点评;最后进行的是自由讨论环节。
本次精彩纷呈的诗歌节系列活动,充分实现了3个交流:知名诗人与年轻诗人的交流、大陆诗人与台湾诗人的交流、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的交流。正如郑愁予勉励年轻的热爱诗歌的诗友们一样,对待诗歌,真诚与坚持最好。此外,中国的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典诗,都是源自于华夏民族,因此,书写当代诗歌的最好形式应该是文白交融,富有音乐性以及戏剧性。至于大陆和台湾诗歌的交流问题,张依苹预言,未来20年里两地诗歌将实现整合。
2013年11月,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资助下,以“根植土地,点燃心灵”为主题的“汕头大学国际诗歌节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3汕头站”在汕大播下诗歌的种子,用简单文字唤起沉睡心灵工程开启。同年12月顾彬携欧阳江河、王家新、潇潇三位著名的中国诗人用长诗用他们的激情再次点燃汕大长夜,“长诗的长夜”可能是世界上首次举办的朗诵长诗的活动,也是一次汕大人自己举办的诗歌节,从此诗歌与汕大结缘。此后,杨炼、王小妮、郭金牛、郑愁予、陈黎、罗智成、张依苹步入图书馆演讲厅,短诗的短夜、爱情相继诞生。未来的12月或许将成为汕大学子最翘首以待的日子,诗歌节则成为“杨家诗粉”们最丰盛的文化大餐。
文 文学院 邱东阳 黄恩恩
责编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