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生命中“温柔的部分”——侃侃00级校友吴惠贞和她的画
Mon Oct 26 16:29:10 CST 2015

《汕头大学报》主编 曾建平副编审

当代诗人韩东的诗作《温柔的部分》曾写过“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出生于澄海县城的吴惠贞没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但她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色的却情有独钟,经由她的笔墨转化成置身其中的精神家园,这座精神家园便是她生命中“温柔的部分”?

一、文房“五宝”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而吴惠贞的文房却有“五宝”,多一宝是什么呢?花。吴惠贞独有的“文房”概念:凡是种有花草的地方,便是文房。笔、墨、纸、砚是作画工具,花是吴惠贞的“模特”,也是她的创作灵感的始发地。

在这初夏花开的日子里,想象走进她的画室,除了阵阵墨香扑鼻而来之外,应该还有花香弥漫其中。吴惠贞的画室正中间是一张大画案,摆放着了笔墨纸砚和书籍,四周堆满了她的水墨山水画,既有一二平尺的小品画,也有四尺以上的大画作。画室恬静而又温馨,优雅而富有书卷味。

俗话说,爱花的人,才爱生活。按照吴惠贞的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逻辑,她是爱花爱生活才爱艺术的。爱花的女人自然有花的世界,更何况是位女画家。花儿绚丽、灿烂、芬芳了,便有画家一双停留在花间的眼睛,凝眸着,搜索着……这双眼睛的神色中不时透出惊喜和欣慰,也蕴藏着些许的嗟叹与惋惜。

其实,在吴惠贞国画作品里,画的最多题材并不是花卉而是山水。大概她画室里的花是作为一种自然,花草和生活情趣,是她绘画创作的“药引”。

二、第二故乡

故乡,意味着什么?是这块土地给你留下很多记忆的特有的一种味道,也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那么,第二故乡呢?

对于在顺德生活了11年的澄海人吴惠贞来说,是故乡情浓还是第二故乡情深,似乎又无法说得清楚。唯一能反映吴惠贞对第二故乡表达情思的,还是近期她在水彩微杂志《味道》推出的“微个展”中展出的若干作品。

写到这里,忽然让我想起吴惠贞回来到顺德落户,是不是跟我有关系呢?2004年那年的毕业季,《汕头大学报》正在招聘两名记者和编辑,在10多名应聘中就有吴惠贞的名字。由于吴惠贞是我澄海的同乡,又是美术专业同行,对她的画作我很有印象,作品的确不错,功底好,有创意,也有思想,更难得的是她的作品已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但由于我们倾向于招聘新闻专业毕业生,所以也就没有录用吴惠贞。当年,她背着行囊,和汕大的同班同学林亚谨应聘到顺德当美术教师。从此,有了个家和女儿小林子之后,在第二故乡的根就扎得更深了。

从今天看来,正因为吴惠贞没有留在母校,才没有把美术绘画丢了,今天才有这么多美术作品诞生和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多项大奖,也才有今天第二故乡情的“情画”。

顺德独特的田园地貌和民俗风情让吴惠贞深深迷恋。她不仅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娴熟的绘画技巧来阐释山水这个母题,而且在独特的解释中融入她自己对于第二故乡这片土地的挚爱。吴惠贞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夹杂着泥土味道的。比如吴惠贞的国画作品《方塘》的创作原型就是来自于顺德大涌村的景色。

三、田园诗意

“漫步在乡间林荫小路中,草木气息随风扑鼻而来,蝉声阵阵,如诗如画,我就在画中央。我喜欢悠然的田园,在那里,云闲水静,手中的笔也随心而动,我融入那画里了。”我们可以从吴惠贞的微信短文里,轻易找到她田园诗画的“发源地”。

吴慧贞以水墨为主要媒介,充分发挥笔墨语言的灵动性,表现自然山水和田园的美。她的画就像田园诗,无论是第一故乡还是第二故乡,都寄寓着一个怀乡者的原始情感。她对一幅幅记忆中的图像赋予虔诚的原初感觉,让他们升华到自己的精神高度。

吴慧贞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沉浸在景中,和它们交谈,喃喃细语。她享受这种平淡天真,无拘无束,田园诗般的惬意。一片叶子、一株小草、一棵树,都能牵动着吴慧贞的心。

四、率真趣逸

在甜俗趣味泛滥的当下,吴惠贞用最朴素的黑白线条、皴擦点染的语言,率真趣逸的生活态度,蕴涵着潮汕田野和顺德水乡质朴与纯美。

纵观吴惠贞十多年来的画作,尽管风格有所改变,但其中的率真趣逸、稚拙秀雅的特色依然是她的主线。不管她有意无意,不管她的技法如何改变,只要她的童心未泯,那么,画面中除了技术还能剩下什么?想必只有那一份童真的流露和那一份稚拙的表达。童真诗意既是吴慧贞的生活态度,也是她的美学观点,是她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

在山水国画这条路上,吴惠贞走了十多年。与早期倾向于现代韵味和表现技法来讲,目前她的画风反而趋向传统山水技法,特别是对散点透视的承袭。可以看出,吴惠贞正以自己所擅长的技法进行全方位的整合,重组为画家所要表现的画面,从而展露出自己特有的风格。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