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汕头大学校友简讯2012年第15期
Mon Jun 25 11:09:38 CST 2012

 

母校新闻STU news

  • 地方所举办“行政文化体制与地方文化建设”研讨会
  • 商学院林丹明教授参加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年会并接受EPAS证书
  • 省督查工作组莅校检查指导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
  •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景李虎一行莅校调研
  • 我校校报获省高校“好新闻奖”一等奖8项在全省并列第一
  • 《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报道我校新闻教育国际化模式
  • 我校3名学生参加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赴日交流团出访日本

活动预告Forthcoming events

  • 2012年毕业典礼

校友动态Alumni news

  • 凤凰花开——记校友羽毛球队在全国高校佛山校友会羽毛球团体赛摘冠

母校新闻STU news

地方所举办“行政文化体制与地方文化建设”研讨会

    6月2日至3日,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地方所)在汕头大学举办“行政文化体制与地方文化建设”研讨会,这是地方所自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七届“地方政府发展论坛”系列会议。汕头市林依民副市长、汕头大学林丹明副校长和科研处胡忠处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参与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有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的20多位学者。

    开幕式上,林依民副市长致辞祝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各位与会学者的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汕头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最近取得的成就,希望大家给汕头市文化建设事业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多关注汕头特区的发展情况。林丹明副校长热烈欢迎与会者光临汕头大学,他介绍了汕头大学“先进本科教育”的进展情况,并对地方所的工作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胡忠处长介绍了汕头大学科研的现状,他表示汕头大学还要多向兄弟院校学习,提高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的能力,期盼此次研讨会能为汕头大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与支持。汕大法学院彭文浩教授因故未能出席本次研讨会,他准备了一段致辞的视频在研讨会上播放,在视频中他讲到文化是一个永远都讨论不完的话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神奇的文化因子。如何将文化发扬光大并且得到有效保护,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全世界的问题。

    开幕式由地方所所长、汕大法学院副院长李平教授主持,她代表地方所对莅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阐明了会议主题“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与政府文化建设”的内涵。在开幕式上,校领导、科研处领导为地方所新一届学术委员颁发了聘书。

    本次研讨会内容涉及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文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创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地方政府文化政策和潮汕文化政策等方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陈振明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竺乾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黄卫平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蔡立辉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邓大才教授作了主题报告,接下来按“城乡文化建设”、“潮汕文化特色”、“文化产业创意与管理体制创新”等3个专题进行,有15位学者发言。

    学者各抒己见,部分学者探讨了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四者间的关系,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布局构思,呼吁反思目前以革命题材为宣传主导的文化建设模式,合理弱化文化宣传中的政治色彩,拓宽公共文化的发展和消费空间,回归到“柴米油盐”的“生活逻辑”当中来,提出应转变政府“强制推动文化变迁者”的角色定位,改变以政治意识形态淹没社会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式。

    部分学者则谈及城乡文化建设现状,介绍了城市社区文化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指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社工机构所具有的政府支持及专业性、独立性优势,也指出了农村文化建设中仍旧存在农民“文化饥饿”的问题,建议加大对农村文化“软件”的供给力度以丰富农民文化消费方式、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还有学者则紧密联系潮汕地方实际,通过介绍潮汕地区祭神、祭祖和游神活动,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传统民间文化的面貌,提出民间宗教活动对不同阶层有不同意义,对民间宗教活动的规范和保护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并且指出了当前地方政府对民间宗教活动的积极内容视而不见甚至刻意回避的问题,呼吁正视民间宗教活动的工具性和象征性,加强对民间文化的引导,吸取精华成分、剔除糟粕部分、容忍无害部分,使其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此外,与会的汕头市政府宣传部门代表也参与讨论,分享了开展文化宣传工作的心得体会,他们表示,宣传部门在承担强制性文化宣传任务的同时,也为开展额外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付诸过努力,但活动的开展往往受地方性文化尤其是潮汕地区特殊的多神、移民文化所左右,他们还指出潮汕文化当前已显现出“正统之争”的危险趋势,并提出构建潮汕文化同城即“潮都”的应对构想。

    地方所研究员、商学院黄燕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地方所副所长、法学院邓剑光教授最后总结道,这是一次极具多元化特点的学术盛宴,参与者中有德高望重、谦虚严谨的学术权威,也有初出茅庐、朝气蓬勃的学术新丁。参与者有的从政策理论的角度进行逻辑推演,有的从社会调查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有的根据经济分析的专业知识进行解读,有的则根据法律、历史的专业知识加以评述。整个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学术的交流和传承,展现出学者对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幸福广东建设的强烈关注和社会担当,共同的信念使大家构成了学术共同体。

文/陶柳林 邓林强  
图/陶柳林  

商学院林丹明教授参加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年会并接受EPAS证书

    2012年度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年会于5月13日至15日在位于法国索非亚?安蒂波利斯(Sophia Antipolis)的SKEMA商学院举行,与会的377名代表来自个49国家的200多家商学院。林丹明教授代表汕头大学商学院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超越成熟期:管理教育的创新”,《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了未来管理教育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主要挑战。与会代表还就教育改革、社会创新、全球化、信息化等多个课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在5月14日下午举行的会员大会上,EFMD向新近通过认证的商学院颁发了证书。同一时间举行的EFMD理事会改组了属下机构,林丹明教授被任命为认证辅导及咨询机构“跨国界院长委员会”(Deans Across Frotiers Committee,简称DAFC)委员,成为进入该委员会的首位中国学者。

商学院 陈名芹  

省督查工作组莅校检查指导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

    6月6日下午,由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调研员渠静宁带队的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督查工作组一行到汕头大学检查指导毕业生入伍应征工作。

    督查组首先实地走访了我校入伍预征宣传点,并随机对学生进行访谈。随后,2012年粤东毕业生入伍预征督查工作会议于学术交流中心5号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汕头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林兵峰主持。

    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罗念潮,医学院副院长郑秋阳,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副处长姚树民,医学院学生处处长李丽萍,汕头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余珊燕、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科长林禄水、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逸冰等参加了会议。汕头大学、医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向督查工作组汇报了入伍预征工作情况。

    督查组组长渠静宁处长对我校和汕职院的入伍预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征兵、就业工作提出建议,希望高校预征工作更上台阶。

    校党委罗念潮副书记代表学校感谢省督查小组一行对汕头大学入伍预征工作的指导,并提出我校入伍预征工作今后的努力方向,做到“由低年级做起,从高年级突破”,加强宣传组织工作,力求完成国家入伍预征工作指标。

图/文 学生处 朱光  
责任编辑/曾建平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景李虎一行莅校调研

    6月11日下午,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景李虎带队到汕头大学调研党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本次调研座谈会在学术交流中心3号会议室召开。校长徐小虎主持座谈会并致欢迎辞,校党委书记宋垚臻、副书记罗念潮,副校长李丹、乌兰哈斯,医学院党委书记石刚刚以及学校各总支及直属支部书记、副书记,党政办公室、组织统战部、宣传部、社科部、学生处、人事处、校工会、校团委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宋垚臻在会上汇报了学校发展概况,对学校在“以优良管理成就学术自由”理念下取得的发展成效和改革成功案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实施、建设生命学科为重点的跨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优质和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现代大学制度创新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

    会上,罗念潮从“强化自身建设,服务学校发展;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开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夯实基础与练好内功并重,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个方面对学校党建思政及学生工作情况作了介绍。

    景李虎在发言中表示,汕头大学是一个充满改革活力的学校,在教学、科研、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学校办学理念清晰,管理制度先进,领导班子团结一心。他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希望:一是继续发挥特区优势,吸收先进的管理制度,加快学校发展;二是加快大学制度的建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让学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发挥更大的推动力、吸引力和爆发力;三是重视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精细化改革和管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四是抓住“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个机遇,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学科、尖端前沿方面能够有所突破;五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工作和维稳工作,落实好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以及在新形势、新载体、新方法下的学生培养工作。

    莅校期间,景李虎一行在校党委书记宋垚臻、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李浩涛的陪同下,参观了图书馆和至诚书院。参加调研活动的还有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调研员廖荣辉和思想政治教育处主任科员江存余。

记者 叶楠楠  

我校校报获省高校“好新闻奖”一等奖8项在全省并列第一

    2011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结果于6月11日揭晓,汕头大学校报共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一等奖总数与华南师范大学在全省并列第一。

    获得一等奖的有版面类作品《322第三版》(刘立坚、08新闻方泽仪);标题类作品《学子“犀利”提问 大师“幽默”接招》(叶楠楠、08新闻方泽仪、09新闻李奇誉);通讯类作品《许纪光:悲壮与梦想是调查记者的宿命》(10新闻叶文婷),《“小眼睛看大世界” 》(09新闻蒋岚);图片类作品《“在行走中,读懂了自己”》(09新闻钟佳德);消息类作品《“铁血好汉”激励汕大学子》(校报、国际交流合作处),《“在行走中,读懂了自己”》(叶楠楠、09新闻蒋岚);言论类作品《跨越鸿沟,梦想未曾走远》(10临床医学梁馨元)。

    获得二等奖的有版面类作品《320.321第一版》(曾建平),《323.324第四版》(叶楠楠);《“90后”党员看建党90年》(刘立坚、08新闻方泽仪);图片类作品《“铁血好汉”激励汕大学子》(08新闻黄伟玲),《军训》(10新闻张珣、10新闻杜鑫茂);消息类作品《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马鼎盛汕大“谈兵”》(08新闻方泽仪);言论类作品《探索ING》(社科部程家明);好新闻专题类作品《国家京剧院走进汕头大学》(刘立坚、08新闻方泽仪)。

    获得三等奖的有标题类作品《“小眼睛看大世界” 》(09新闻蒋岚);通讯类作品《学子“犀利”提问 大师“幽默”接招》(叶楠楠、08新闻方泽仪、09新闻李奇誉);言论类作品《春夜盛宴,美润校园》(隗芾教授)。

    此次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活动共收到了来自65家高校送来的848件作品,其中消息类作品135件、通讯类作品138件、言论类作品122件、版面类作品137件、图片类作品129件、标题类作品131件、专题类作品53件,由广东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组织媒体资深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新闻名教授组成评选小组,对参评作品进行了认真、严格、公正的评审。

(校报)  

《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报道我校新闻教育国际化模式

    世界著名报纸《纽约时报》于6月3日发表题为《Treading a Fine Line by Teaching Journalism in China》的报道,将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中国新闻教育国际化的代表进行介绍,表明我校新闻教育模式已受到国际广泛关注。6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以《世界名记走上中国大学讲台》为题(记者:李天、王琛莹),也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彼得·阿内特,这位近50年奔波于世界各大战地第一线、荣获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至今获得57个主要新闻奖项,世界闻名的战地记者,自2007年起,受邀在中国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课程,举办系列讲座。

    中国新闻业的新生力量

    就彼得·阿内特在汕头大学执教一事,美国《纽约时报》近日进行了报道。“跟以前的同事们解释这件事可花了我大力气了”,阿内特说,“可能是我作为记者的本能决定了我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这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探索的旅行”。

    阿内特只是国际上众多来华授课的著名记者之一。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挑战,而对于中国各高校来说,他们的到来无疑是为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贡献出一股新生力量。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的调查,从2001年到2008年,来华教师和学者从50112位增加到48万位。中国各高校共1000个左右的新闻学院也亟需通过引入国外智力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大学生们需要接触更加多样的教学理念。

    曾任路透社台北新闻站新闻部主任、路透社香港记者站大中华公司新闻首席记者的道格拉斯·阳现执教于复旦大学国际新闻专业。“阳老师每堂课都会对我们的随堂写作能力和听课反响进行小测验”,复旦大学2010级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生李怡说,“期末考核注重平时成绩,不以期末考试决定一切,这点和我们有很大不同。”

    中西结合好处多多

    “重点在于国际化与全球化,而不是西方化”。面对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出现在课堂中,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董关鹏表示,并不担心中国新闻学院的高等教育会受到过多来自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直以来,对中国新闻业的形象,欧美媒体争议很大。由于对中西方新闻学教学方式碰撞的担忧,国际上曾有很多声音并不看好外国记者来华教课。

    “中外结合很流行”。阳老师却肯定地认为中西结合可以帮助新闻专业学生学到更多。“中国擅长的理论基础、新闻素养,与西方擅长的实践技巧如果能结合起来,无疑对学生有好处,尤其是在注重实际工作的新闻学中,很多学生都希望成为一线记者,而不是学术人员。”

    “对于学生来说,把所有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实践需要很长时间。”现于汕头大学教课、曾经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副总裁的彼得·赫福德说,“但是我们不少老师坚信他们总会做到的”。

    初次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庞大而复杂的信息量,学生容易产生迷茫的感觉。“我会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鼓励学生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该思考什么。”阳老师认为一些西式教育手段可以帮助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辩证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尊重外教学术自由

    “课堂之外的交流,更有助于我们思辨性的提高”。赫福德教过的2008届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叙述道。

    2008年美国大选时,汕头大学曾派出8人学生记者团前往竞选现场采访。“置身其中的人,会用不同于国内媒体的角度来看问题。”赫福德的学生评价起学长时,羡慕的感觉油然而生。

    美国记者来华后言论自由能否实现?《纽约时报》数位专栏作家曾就此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对此,董关鹏表示,中国的言论环境在西方人眼里已经取得新的进步:“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言论,可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但同时,他并非毫无顾虑,“问题是学生不一定能接受所有的立场。”

    这个话题学生也有发言权。“每个国家的文化环境氛围都不同,对有些问题存有争论也是事实。”赫福德的学生评论道,“老师上课都很专业地就事论事,专注于课程内容,基本不会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我们。”

    记者们在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他们自身也需要足够的机会来施展才华。“对于我自己来说,校方给予了大力支持”。阳老师对他在中国获得的学术尊重表示认可,“我有充裕的自主备课空间”。

    “我相信我可以在社会寻找到一切真相。这也是我献身于记者行业的动力。”阿内特的话或许也是很多其他来华教课的记者的心声。他们在与中国学生分享学术智慧的同时,也愿将记者的最高职业信条传达给每个未来中国新闻业的从业者。

    《纽约时报》报道链接
    http://www.nytimes.com/2012/06/04/world/asia/04iht-educlede04.html?_r=3

(新闻中心)  

我校3名学生参加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赴日交流团出访日本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为进一步加强两国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青少年学生的相互学习和了解,5月22日至28日,我校孙梓筠等三名学生参加了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赴日交流团,进行为期七天的文化交流与参观学习。

    本次交流团由汕头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的40多名师生组成,我校三名学生是来自法学院的孙梓筠同学、理学院的张圣甫同学、工学院的潘家亮同学。

    交流团访问了公立的三重大学和私立的松本大学两所大学,和日本教师和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交流,领略了日本高校的独特教学建筑、完善的配套措施,同时也看到了对方师生言谈举止之间的淳朴以及热情自信。

    交流团也与驹根市和饭山市两个地方政府的官员进行了交流,一同进餐时,中日双方均安排了异彩纷呈的节目,同学们欣赏了日本的传统舞蹈,参与了打年糕活动,日本地方官员的谦和、没有官架子,也让学生们印象深刻。

    之后交流团参观了许多地方,例如关西大地震遗址、大阪城、御木本珍珠馆、伊势神宫和浅草雷门寺等,同学们的考察重心从日本现代化经济发展转移到他们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个层面,孙梓筠同学表示:“只有亲身触摸感受这些历史的遗产,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继承这些宝物的任务之大。”

    访问归来,同学们感受收获良多。交流学习中触及到日本的民族习俗、生活方式、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等各个方面,通过这次的访问交流,同学们浏览了日本的概貌,也思考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同时藉此机会很好地推广了汕头大学的教育理念。日本先进的科技与传统的文化让学生们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不断地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民族产生新的了解,加深了对这个邻邦的印象。

(国际交流合作处)  

活动预告Forthcoming events

汕头大学2012年毕业典礼

题目/活动   汕头大学2012年毕业典礼 
地点  汕头大学体育馆 
时间/日期   2012年6月29日7:00am - 9:30am 
工作语言   中文/英语 
组织者  汕头大学 
活动内容简介  2012届毕业典礼将于6月29日(周五)上午7:30在汕头大学体育馆举行,李嘉诚先生等多位校董将出席毕业典礼。本次毕业典礼将在学校科报厅进行实况转播,欢迎广大校友返校观礼。 

 

校友动态Alumni news

凤凰花开

——记校友羽毛球队在全国高校佛山校友会羽毛球团体赛摘冠

    挥洒汗水,舞动青春,点燃激情。2012年6月10日,历时一天的首届利泰集团东风日产杯全国高校佛山校友会羽毛球团体赛在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落下帷幕,汕头大学佛山校友会羽毛球队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夺冠。颁奖台上,汕大校友印着火凤凰LOGO的队服光彩夺目,就如同汕大的凤凰花盛开在岭南明珠体育馆里。在这支冠军队伍里面有已经毕业二十多年的87级校友、也有去年才刚毕业的07级校友,他们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呢?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羽毛球队队长00级环艺的校友连銮权。

    缘起:热心校友搭建切磋球技平台

    连銮权说,这要归功于汕大佛山校友会这个平台,组建校友羽毛球队伍的最初构想就是在去年佛山校友会在顺德长鹿农庄开展“汕大卅载情,佛山未了缘”聚会时提出的,当时87级法学黄文富校友提出喜欢打羽毛球的校友平时可以一起打球,促进校友间的沟通交流。校友中的羽毛球爱好者积极响应,更有热心校友免费提供场地。于是每周三晚上,在南海桂城农信社羽毛球馆,都能看到汕大校友们切磋球技的身影。

    契机:借邀请赛正式组建羽毛球队

    佛山校友羽毛球队的正式组建,是本次应广东商学院的邀请参加首次全国高校佛山校友会羽毛球团体赛的缘故。为备战本次比赛,在佛山校友会会长97行管校友陈丽华的组织下,黄文富、陈杰洋、梁杏芬、连銮权等校友组成筹备工作组,负责拉赞助、服装设计、宣传发动、人员选拨、赛前训练等工作。提起前期的筹备工作,连銮权颇有感触。他说,看到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活动积极奔走的情景让他非常感动。正是凭着满腔热情和校友的群策群力,校友羽毛球队才能正式组建起来。

    场上:比赛过程跌宕起伏

    据了解,参加本次全国高校佛山校友羽毛球团体赛的共有六支队伍,分别为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重庆大学,分设男单、男双1号、男双2号、混双及女双,采用循环赛制,角逐本次团体赛的冠亚季军奖项。

    尽管汕大佛山校友羽毛球队刚组建不久,队员年龄跨度大,但是不少队员在校时都曾经是汕大羽毛球校队成员,同是校队成员的经历让他们很快就建立了默契。老校友丰富的比赛经验和新校友充沛旺盛的精力,搭配起来天衣无缝。在首场对阵劲敌华南理工大学的比赛中,汕大队派出最强阵容迎战,最后以3:2险胜。第二场对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轻松地以5:0全胜。在第三场与广东商学院的比赛中,由于轻敌,心态上有点放松,排阵不够严谨,导致2:3输掉一场。不过,他们很快就调整过来,在下午的两场比赛均以大比分取胜。由于三队积分相同,汕大以胜盘数量最高摘冠。

    场外:啦啦队伍构成流动风景线

    在羽毛球赛场上,大家尽显风采,将高远球、扣杀、劈杀、吊球等各路球技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力以赴每一球,决不轻易放弃,展现了良好的体育精神。场外,啦啦队们摇旗呐喊,喝彩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各个高校的旗帜在场馆飘扬,构成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将现场气氛推到高潮。赛间,校友们互相认识了解,交流心得。本次活动,建起了一个沟通、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为校友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切磋球技的机会。94级物理梁杏芬和96级计算机梁志彬是场外最忙碌的两位校友,他们承担了本次活动大量的后勤工作,为球队顺利夺冠提供了坚实保障。

    爱心:比赛奖金悉数捐赠患病校友亲属

    据了解,本次比赛得到校友企业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经费赞助,还义务为校友队设计队徽和队服。这笔经费纳入到汕大佛山校友基金里面,用于羽毛球的活动开支。而今年五月份一封来自06法学的邓翠娟校友求助的信也一直牵动着佛山校友的心,除校友自发捐助外,校友会还将本次比赛获得的一等奖金3000元,以及2000元的校友基金,一起捐给了这位校友。这凝聚校友爱心的5000元将用于她母亲的疾病治疗,我们也衷心祝愿她母亲早日康复。

    据连銮权介绍,羽毛球比赛活动将会作为佛山校友会每年一度的品牌活动延续下去。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的高校见识汕大校友的风采,提高汕头大学佛山校友会的影响力。同时,通过活动构建校友沟通的平台,正如李嘉诚先生提倡的通过校友会“联系校友情谊,发扬团结精神”,让每个校友群策群力,携手相助,牢记 “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汕大精神,实践“今天我以汕大为荣,明天汕大以我为荣”入学誓词,共创美好前程!

03中文 梁艳艳校友  

制作单位:汕头大学校友会办公室
电话暨传真: 0754-82902180 邮编: 515063
邮箱: o_xyh@stu.edu.cn 网址: http://xyh.stu.edu.cn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243号汕头大学8号楼801-B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