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会简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母校近况
校友账号
校友会刊物
校友捐赠
常用下载
无影灯下的攀登者——记汕大校友、“肇庆市直十大青年科技标兵”陈振清
Sun Dec 12 13:24:00 CST 2004

  提起陈振清医生,肇庆市第一人 民医院耳鼻喉科的医护人员和住院病 人无不交口称赞,说他真是个好医 生,无愧于“市直十大青年科技标 兵”称号。
  刚而立之年的陈医生身材中等, 挂着白大褂,戴着白圆帽,一双大眼 分外有神,浓眉间透着一股灵气,微 笑的嘴角,挂着一丝学儒的秀气,说 起话来,谦逊得有点腼腆。记者请他谈谈自己,他一再说没有什么突出事 例和成绩,不过是正常地上班下班、 值班、看病、开药、做做手术罢了。 他对上月儿子的降生倒是津津乐道, 喜形于色;但他又抱歉地“坦白”: 自己很少“挤”时间去照顾临产的妻 子和刚“问世”的小胖儿。因为,他 已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有多少痛苦 的病人在等着他,需要他啊。
  陈医生1989年7月在汕头大学医学 院毕业后即分配到市一院耳鼻喉科: 几年来,每天接触的不是“烂耳流 脓”、就是“满嘴臭气”,或者是又 聋又哑怄气得很的患者,而且经常值 夜班,又脏又累,责任又大。但是, 年轻的陈振清从来就不嫌弃这活儿, 反而越干越起劲,他想,这些患者有 病器官都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只要有 一点点损伤都会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 极大的不便,甚至痛苦万分;而且 这些器官都十分“精密”、“娇贵” (如耳膜),因此,一定要有白求恩 那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工 作中必须要有同情心、热心、细心和 耐心。他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在门 诊工作期间,他总是看完最后一个病 人才走;在住院部工作,总是不厌其 烦的解答每一个病人的问题;做好耳 膜穿孔修补手术,又总是每天亲手为 一个个患者换药,他虚心好问,勤钻 善思,一丝不苟,所以技术进步得很 快。
  1992年,陈振清作为骨干参加了 科里开展的“鼻中隔弯曲改良矫正 术”,这个项目在我市是首创。在富 有经验的黄医生、莫主任主持下,这 个项目取得了成功,获得了1993年市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通过参与该项 目,陈医生培养起了精益求精的工作 态度、学到了精湛的医疗技术。不 久,陈医生也可以独立完成这种手术 了。
  陈振清曾在农村长大,家境贫 困,深深知道农村卫生条件差,对农 民兄弟的病痛十分同情。他发现农村 有很多慢性化脓性耳膜穿孔患者。对 这种病痛,以往只是用药物烧灼方法 医治,但只能治疗小穿孔,对大穿孔 则没作用。因而不少大穿孔患者不仅 耳聋,而且还经常流脓,长年累月痛 苦不堪。陈医生决心攻克这‘难关。 他查阅了大量有关的书籍资料,虚心 请教老医生,在科主任莫宋平的指导 下,反复研究治疗方案,最后确定采 用“显微镜下颞肌筋膜鼓室成形 术”。院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千方 百计购进一台20万元的耳科手术显微 镜给他们。这种手术难度很大,医生 一面站着靠显微镜观察,一面在小如 黄豆、薄如蝉翼的耳膜上刮出新创 面,然后将很小的一块头部颞肌筋膜 贴在穿孔的耳膜鼓室……陈医生这个 身高1.7米的大汉,作这种手术时,即 使连续几个小时,其“精工细作”也 绝不亚于闺女绣花。到目前为止.全 科已做了这种手术48例.其中陈医生 就负责完成了十多例。手术绝大部分 获得成功,其余的也一定效果。如 江西大学毕业生陆某,左耳大穿孔, 电话都听不到,经过陈医生做手术 后,现在可以听电话厂,云浮硫铁矿 30多岁的女职工刘某,患慢性耳炎, 20多年脓不断,几乎听不到声音,痛 苦欲绝,后来到该科动手术,现已近 一年,不仅不流脓,而且听力基本恢 复正常,她一家人万分感激,说不仅 使她脱离苦海,也使她全家人摆脱了 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现在已 不必三天两日送她上医院了。陈医生 这个项目填补了肇庆医疗技术的空 白,从而获得1995年度市医药卫生科 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但是,陈医生并没有满足,他要 攀登新的高峰。他精心建立病例档 案,积累和总结治病经验,从感性到 理性来一个大的飞跃。他作了《慢性 中耳乳突炎细菌学检查68例的分 析》,撰写了《鼻中隔偏曲粘膜下切 除术27例体会》和《95例脑干听觉诱发 电位的测定》等论文,二次在教授、 专家林立的全国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 流,还有的论文在《广东医学》等杂 志发表。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喜人的成果。陈振清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刚满 五年,就评上了中级技术职称一一主 治医师;还连年被评为“工作积极分 子”等;1994年、1995年连续两年 “年度考核”又获得“优秀”。
  1996年,又被市直机关团委评为“市 直十大青年科技标兵”。笔者衷心祝 愿他每年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祖 国的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汕头大学 | 汕头大学教育基金会 | 校友龙卡 | 网站管理 | 数据管理